[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电子标签的家畜个体识别与自动测重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79318.7 | 申请日: | 2010-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672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15 |
发明(设计)人: | 吴买生;严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湘潭三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G17/08 | 分类号: | G01G17/08;G06K7/00 |
代理公司: | 湘潭市汇智专利事务所 43108 | 代理人: | 颜昌伟 |
地址: | 411101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电子标签 家畜 个体 识别 自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动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电子标签的家畜个体识别与自动测重系统。
背景技术
早期的家畜称重需要将活动家畜固定在称重仪器上,尽量控制家畜不动才能准确测量其体重。采用电子地磅之后,现在大部分通过将活动家畜赶入空间较小的设在地磅上方的测量铁框中,通过人工观察的方式,在家畜不活动的时候大体确定家畜的体重。这些测量方法通常测重精度不高(猪只测重的精度大概在1公斤左右),而且测量过程繁琐,效率低下,无法满足现代化畜牧业发展的要求。随着畜牧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深入,基于RFID(即射频识别,又称电子标签、无线射频识别)的电子耳标已经广泛应用于家畜饲养。有了RFID技术,可以实现对家畜的全生命周期的饲养管理。而体重测量则是家畜饲养管理中一项重要内容。如何实现家畜的身份识别与自动测重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在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电子标签的家畜个体识别与自动测重系统。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的:该基于电子标签的家畜个体识别与自动测重系统包括一个系统框架,在系统框架上固定有红外探测器、测重子系统、电子耳标读取识别子系统和主控制系统;主控制系统分别与红外探测器、测重子系统、电子耳标读取识别子系统连接,实现对家畜进行自动测重,并将测重结果存储、显示或发送给上位机。
更具体地说,所述测重子系统包括一个固定于系统框架内的悬挂式载体,一杠杆固定于系统框架顶部的横梁之下,该杠杆的一端连接固定于横梁之上的称重传感器,杠杆的另一端连接悬挂式载体的顶部,称重传感器通过信号放大电路与主控制系统相连;所述红外探测器固定于杠杆的支点位置处,其顶部和四周设有金属罩;所述电子耳标读取识别子系统包括RFID读取天线、RFID协议解析电路和串行通信接口,并安装于悬挂式载体的侧面挡板背部,其串行通信接口与主控制系统相连;所述主控制系统包括微控制器、RFID子系统接口、红外探测器接口、称重传感器ADC接口、上位机通信接口和LCD本地显示接口,并固定于系统框架顶部的横梁一侧,微控制器通过RFID子系统接口、红外探测器接口、称重传感器ADC接口、上位机通信接口和LCD本地显示接口分别与电子耳标读取识别子系统、红外探测器、测重子系统、上位机和显示器连接。
所述悬挂式载体的侧面挡板为活动结构,其间的宽度距离可调节。
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耳标读取识别子系统可对佩戴有电子耳标的家畜进行个体识别,测重子系统则可对活动家畜进行快速高效的体重测量,通过主控制系统将两个子系统的数据有机结合,即可实现家畜体重的自动测量。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第一步,家畜进入系统,由红外探测器判断活动家畜进入系统,红外探测信号进入主控制系统,主控制系统启动一次测量过程。
第二步,电子耳标识别子系统开启RFID读取天线,探测家畜所佩戴的RFID电子耳标内容;同时测重子系统通过采用快速高效的体重测量算法,对家畜的体重进行快速精确测量。
第三步,红外探测信号消失,本次测量结束,主控制系统将电子耳标识别子系统的结果与测重子系统的测定结果结合,记录测量数据,并通过LCD显示屏显示或通过上位机通信接口将测量结果输出。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测量结果精确,能实现对家畜个体体重自动化的测量、显示和记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参见图1,本实施例包括一个系统框架1,在系统框架1上固定有红外探测器2、测重子系统、电子耳标读取识别子系统和主控制系统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湘潭三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湘潭三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7931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