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副离合踏板机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020578741.5 | 申请日: | 2010-10-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338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8 |
| 发明(设计)人: | 郭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K23/02 | 分类号: | B60K23/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联创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4 | 代理人: | 高龙鑫;王铮 |
| 地址: | 10220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离合 踏板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离合控制机构,特别是一种结构主体位于发动机舱内的副离合踏板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皮卡车型的离合器操纵机构均为液压操纵机构,主要由吊挂式离合器踏板、离合总泵、离合分泵、回位弹簧或助力弹簧、管路系统、分离拨叉、分离轴承组成。而副离合操纵系统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
第一种形式,参见图1,图1为现有技术的杠杆式副离合踏板结构示意图。副离合踏板20通过杠杆机构30驱动主离合踏板10运动,从而推动离合器总泵运动。如图1所示,由于驾驶室内部空间尺寸的限制,只有将杠杆机构30置于机舱内,这种结构由于受副驾驶位腿部空间限制及机舱内部空间限制,以及机械连接的间隙的难以控制,因此存在如下缺点:
1、杠杆机构30难以布置,即使勉强布置下去,由于生产的一致性难以保证,容易产生与其他部件的干涉;
2、传动效率较低;
3、副离合自由行程过大;
4、副离合踏板的布置难以符合人机工程的要求,难以保证操纵舒适性。
第二种形式,参见图2,图2为现有技术的拉线式副离合踏板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副离合踏板20通过拉线40驱动主离合踏板10运动,从而推动离合器总泵运动。这种结构解决了杠杆机构在机舱内难以布置的问题,但同样存在传动效率较低、副离合自由行程过大、副离合踏板的布置难以符合人机工程的要求因而难以保证操纵舒适性等问题,且在使用过程中,拉线40由于内部摩擦力大,使得副离合踏板20的操纵变得异常沉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副离合踏板机构,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传动效率高、分离彻底且符合人机工程的要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副离合踏板机构,用于汽车副驾驶的离合操纵,设置于汽车的发动机舱内对应于所述汽车的副驾驶座前方位置处,其中,包括踏板支架、控制部件、传动部件及副离合总泵,所述踏板支架及所述控制部件分别安装在所述汽车的车身前挡板上,所述传动部件及所述副离合总泵分别与所述踏板支架连接,所述控制部件与所述传动部件连接,所述传动部件与所述副离合总泵连接,所述副离合总泵与所述汽车的离合器分泵连接,所述传动部件分别具有一工作初始位置及一工作极限位置。
上述的副离合踏板机构,其中,所述传动部件包括离合器踏板臂和回位助力弹簧,所述离合器踏板臂的下端与所述控制部件铰接,所述离合器踏板臂的上端与所述踏板支架铰接,所述回位助力弹簧一端与所述离合器踏板臂的上端连接,所述回位助力弹簧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踏板支架。
上述的副离合踏板机构,其中,所述回位助力弹簧在所述踏板支架上的固定点的位置低于所述离合器踏板臂与所述踏板支架铰接点的位置,所述回位助力弹簧与所述离合器踏板臂的连接点位于所述固定点及所述铰接点之间。
上述的副离合踏板机构,其中,所述离合器踏板臂的下端还包括一用于与所述控制部件连接的滑槽,所述滑槽沿所述离合器踏板臂的长度方向设置。
上述的副离合踏板机构,其中,所述离合器踏板臂上端还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离合总泵的中间孔,所述离合总泵的顶杆与所述中间孔连接。
上述的副离合踏板机构,其中,所述控制部件包括踏板、控制杆及导向套,所述踏板与所述控制杆一端连接,所述导向套安装在所述车身前挡板上,所述控制杆安装在所述导向套中,所述控制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离合器踏板臂的下端连接。
上述的副离合踏板机构,其中,所述踏板与所述控制杆为一体结构。
上述的副离合踏板机构,其中,所述踏板支架包括顺次连接的固定面、踏板连接面及离合总泵连接面,所述踏板连接面分别与所述固定面及所述离合总泵连接面垂直。
上述的副离合踏板机构,其中,还包括一第二踏板连接面及一第二固定面,所述第二踏板连接面与所述踏板连接面互相平行,所述第二固定面与所述固定面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第二踏板连接面分别与所述第二固定面及所述离合总泵连接面连接,所述离合器踏板臂位于所述踏板连接面与所述第二踏板连接面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功效在于:解决了杠杆式及拉线式副离合操纵系统的传动效率较低、副离合自由行程过大导致只有副离合作用时分离不彻底等问题。同时使副离合操纵系统的可靠性大大提高。特别是,由于踏板能以直线的方式进行运动,实现了在副驾驶位处的离合踏板符合人机工程的要求。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杠杆式副离合踏板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7874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气机车自动过分相装置
- 下一篇:黄铜板材料光染画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