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气相法白炭黑的生产工艺中的燃烧炉有效
| 申请号: | 201020578043.5 | 申请日: | 2010-10-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829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9 |
| 发明(设计)人: | 赵振元;刘胜春;陈小华;姚伟;王明云;蒋玉梅;张晓山;罗明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信息产业电子第十一设计研究院科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1B33/12 | 分类号: | C01B33/12 |
| 代理公司: | 成都中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126 | 代理人: | 陈亚石 |
| 地址: | 610051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气相法白 炭黑 生产工艺 中的 燃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气相法白炭黑的生产工艺中的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气相法白炭黑的生产工艺中的燃烧炉。
背景技术
在气相法白炭黑生产工艺中,燃烧炉一直是对产品质量影响最大,也是最关键的设备之一,然而现有燃烧炉其结构及物料流道设计不尽合理,散热方式及其炉温不好控制,造成的结果是产品质量不稳定粒径分布不均匀,极其容易出现结块结焦等现象,使品质大大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气相法白炭黑的生产工艺中的燃烧炉,通过合理改变的结构尺寸配合,采用夹套换热方式(设置螺旋式换热带)使炉温在可控范围内,同时,由于炉体外形的改变,使纳米粒子的碰撞几率大体相等,使得进入冷却管和聚集器后产生的白炭黑粒度分布均匀,粒径和比表面可以调节等,使产品品质大大提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气相法白炭黑的生产工艺中的燃烧炉,包括由水解段和聚集扩散段两部分组成的炉体,所述水解段下端通过法兰盘与聚集扩散段连接,聚集扩散段外部套有一夹套,夹套与聚集扩散段外周面所形成的夹层上设置有螺旋式换热带,螺旋式换热带、聚集扩散段外周面与夹套三者之间形成一螺旋式换热通道;设于夹套上部一侧的冷却水出口通过螺旋式换热通道与设于夹套下部一侧的冷却水进口相连通,所述水解段顶部设有进料口,聚集扩散段底部设有出料口。
上述水解段为锥台状,聚集扩撒段为倒锥台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在改进原燃烧炉缺点的基础上,设置了换热夹套和螺旋式夹带,使物料冷却均匀,不易结焦,更不会出现由于局部高温而损坏设备的情况;本实用新型将水解段设置成锥台状,从进料口沿水解段体积逐渐增大,使得物料纳米粒子的碰撞几率增大,粒度分布更均匀;将聚集扩散段设置成倒锥台状,从与水解段结合部位至出料口体积逐渐变小,使其散热更加侧底,物料混合更均匀,物料比表面增大,产品品质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水解段;2.聚集扩散段;3.法兰盘;4.夹套;5.螺旋式换热带;6.螺旋式换热通道;7.冷却水出口;8.冷却水进口;9.进料口;10.出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我们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最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气相法白炭黑的生产工艺中的燃烧炉,包括由锥台状水解段1和呈倒锥台状的聚集扩散段2两部分组成的炉体,水解段1下端通过法兰盘3与聚集扩散段2连接,聚集扩散段2外部套有一夹套4,夹套4与聚集扩散段2外周面所形成的夹层上设置有螺旋式换热带5,螺旋式换热带5、聚集扩散段2外周面与夹套4三者之间形成一螺旋式换热通道6;设于夹套4上部一侧的冷却水出口7通过螺旋式换热通道5与设于夹套4下部一侧的冷却水进口8相连通,水解段1顶部设有进料口9,聚集扩散段2底部设有出料口10。
物料经进料口进入水解段,沿锥台状水解段1充分水解混合后进入聚集扩散段2,冷却水经冷却水进口8沿螺旋式换热带5、聚集扩散段2外周面与夹套4三者之间形成的螺旋式换热通道6对聚集扩散段2进行冷却后,由冷却水出口7排出。在聚集扩散段2进一步冷却、充分混合扩散后的物料最后经出料口10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信息产业电子第十一设计研究院科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信息产业电子第十一设计研究院科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7804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