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锅炉给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577135.1 | 申请日: | 2010-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852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9 |
发明(设计)人: | 何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绵阳佳禧印染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K3/16 | 分类号: | F23K3/16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卿诚;吴彦峰 |
地址: | 621103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锅炉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给锅炉给煤的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能将煤进行分层处理且能通过增加燃烧面积来提高燃烧效率的锅炉给煤装置。
技术背景
长期以来,由于链条锅炉给煤装置固有的缺陷,困扰着许多锅炉使用单位,原装置为一个简单的漏斗形,靠炉排的运动,靠煤自身的重量与链条炉排,煤闸门的挤压进入炉排燃烧,从而形成紧密的煤层结构。其缺点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缺煤、细煤混杂在一起受煤闸门的挤压进入炉排,燃烧时鼓风阻力大,燃烧不均匀,时有火口,火龙出现,升温缓慢效率低;常出现燃烧层表面板结,炉排容易烧损,颗粒大的煤不容易燃净,颗粒小容易漏,炉渣含碳量高;在燃烧过程中司炉工要经常拔火,工作量大;锅炉出力小效率低,运行和维修量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锅炉给煤装置燃烧不均匀,燃烧效率低,燃烧和维修成本比较高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的锅炉给煤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锅炉给煤装置,包括煤斗、转筒、筛网和煤斗侧部的闸门,其中转筒位于煤斗中部,筛网设置在煤斗下部,煤斗内的煤经过筛网后经过闸门分层置于炉排上,炉排上方设置有一个用于使经过闸门进入炉排上的煤的上层形成波浪形结构的正弦波形状的挡板,挡板的高度可调节。
从上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可以看出,其优点是:通过将原煤进行分层处理,使燃烧的煤层疏松,通风性能更佳;另外通过挡板使上层原煤形成波浪形的结构,大幅增加燃烧面积,原煤中的可燃物可充分与空气混合燃烧,其燃烧效率得到极大提高,降低大量的生产成本;而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的锅炉给煤装置,使锅炉的燃烧系统的故障率大大降低,减少维修成本;由于分层燃烧和波浪形结构的设置,使锅炉能够适应各种煤种的性能。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将通过附图比较以及结合实例的方式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1是煤斗 2是转筒 3是筛网
4是闸门 5是炉排 6是挡板 。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优选实施例
如图1所示的锅炉给煤装置,包括煤斗1、转筒2、筛网3和煤斗1侧部的闸门4,其中转筒2位于煤斗1中部,筛网3设置在煤斗1下部,煤斗1内的煤经过筛网3后经过闸门4分层置于炉排5上,炉排5上方设置有一个用于使经过闸门4进入炉排5上的煤的上层形成波浪形结构的正弦波形状的挡板6,挡板6的高度可调节。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创造了一种新型的分层燃烧技术,原煤进入煤斗1后,通过转筒2,筛网3以及闸门4后进入到炉排5,此时煤已经大小分层,大煤块在下面,粉煤在上面,不大不小的煤块在中间,在炉排5上形成了上细下粗的煤层分布,解决了通风问题,由于炉排5上层为细粉煤,在进入炉膛前又增加了一个正弦波形状的挡板6,将上层细煤形成波浪形的结构,增大了燃烧面积,根据原煤中粗细比例,可调节挡板6的高度,使上层细煤处于半沸腾燃烧,使燃烧更加充分。实践证明,通过挡板的添加,使燃烧面积增加30-50%,在同样生产条件下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可节约原煤5-10%,大幅降低生产成本。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绵阳佳禧印染有限责任公司,未经绵阳佳禧印染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7713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锅炉炉门机构
- 下一篇:一种生活垃圾焚烧和烟气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