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髌骨标准固定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020575985.8 | 申请日: | 2010-10-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146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04 |
| 发明(设计)人: | 赵文;申庆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文;申庆民 |
| 主分类号: | A61B17/90 | 分类号: | A61B17/90;A61B17/82;A61B17/68 |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信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5 | 代理人: | 王维新 |
| 地址: | 100076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髌骨 标准 固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骨折固定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髌骨标准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医学领域的骨科手术中,髌骨骨折多采用内固定术式。而常用的术式为骨科界公认的通行的双克氏针钢丝张力带的方法。该术式的特点是简单易行,固定符合骨折固定生物力学原理。因为目前还没有比较理想的操作该手术的医疗器械,再加上有些操作者的经验不足,导致常常需要多次反复试针才能寻求到比较理想的克氏针进针点。这样反复在髌骨内穿针,会给髌骨及其周围组织带来很大的损伤,有时会造成髌骨折块复位欠佳,髌骨关节面不平等问题,严重影响术式的治疗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能够确保置针准确的髌骨标准固定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髌骨标准固定装置,包括钳型部,所述钳型部包括相互交叉的第一钳臂和第二钳臂,所述第一钳臂与第二钳臂的交叉处设有销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钳臂前端固定有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二钳臂前端固定有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的向下延伸出两个第一延伸部,所述两个第一延伸部的前端均设有第一钳头,所述第二夹持部对应于第一夹持部的位置也延伸出两个第二延伸部及第二钳头,所述两个第一延伸部分别设有数量相等的至少两个固定孔,所述每个第二延伸部在与第一延伸部对应的位置设有相同的固定孔,所述第一延伸部与第二延伸部上互相对应的两个固定孔组成一组固定孔。
上述的髌骨标准固定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两个固定孔部分共型。
上述的髌骨标准固定装置,其中,所述固定孔内固定有圆筒形导向套。
上述的髌骨标准固定装置,其中,所述一组固定孔内穿设有两端带尾帽的空心固定套筒。
上述的髌骨标准固定装置,其中,所述空心固定套筒的筒体两端分别穿设有齿形垫片,所述齿形垫片向空心固定套筒的轴向延伸出锯齿。
上述的髌骨标准固定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夹持部上设有插销,所述第二夹持部的对应位置设有插孔,所述插销插入插孔固定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
上述的髌骨标准固定装置,其中,所述空心固定套筒包括内套筒与套在内套筒上的外套筒,所述外套筒包括尾帽及固定于尾帽上的圆筒,所述内套筒包括尾帽、固定于尾帽上的第一筒体、内接于第一筒体的第二筒体。
上述的髌骨标准固定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钳头与第二钳头的形状不同。
上述的髌骨标准固定装置,其中,所述两个第二钳头的形状不同。
上述的髌骨标准固定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钳头为梯形,所述梯形相互平行的两个平面平行于水平面,所述梯形的斜面与水平面呈20-45°。
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髌骨标准固定装置,由于延伸部上设有固定孔,该固定孔可以导向,使入针标准、规范。
2、本实用新型髌骨标准固定装置,由于延伸部上设有至少两组固定孔,能够针对不同大小的髌骨确定入针点,使入针更加准确、入针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髌骨标准固定装置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C-C线的剖视图。
图3是第一夹持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第一夹持部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髌骨标准固定装置包括相互交叉的第一钳臂1和第二钳臂2,所述第一钳臂1和第二钳臂2的尾端设有指套,所述第一钳臂1与第二钳臂2的交叉处设有销轴,所述第一钳臂1的前端设有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二钳臂2的前端设有第二夹持部,该第一夹持部平行于第一钳臂1设有一平面,该平面远离第二夹持部的一端连接有一个垂直向下延伸的倒U形,该倒U形的两条臂为两个第一延伸部,每条臂上均设有两个固定孔11,设于同一条臂上的两个固定孔11较佳部分共型,呈8字形;该第二夹持部上对应于第一夹持部的位置也设有固定孔11,该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上位置相对应的两个固定孔11的连线平行于水平面,该两个相互对应的固定孔11组成一组固定孔11,每组固定孔11确定入针路径;该两个第一延伸部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钳头10,该两个第二延伸部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钳头,该第一钳头10为一个梯形,该梯形的两条相互平行的面平行于水平面,该梯形的斜面与水平面呈20--45°,该第二钳头与第一钳头10对称设置。
该梯形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较佳呈30--4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文;申庆民,未经赵文;申庆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7598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胡杨向水性基因PeXET及其启动子
- 下一篇:人工流产污物过滤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