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在防爆变频器上的光纤信号传输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575143.2 | 申请日: | 2010-10-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286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1 |
| 发明(设计)人: | 赵辉;靳宝会;宋青东;张磊;李金格;徐智锴;潘泽江;张明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矿华飞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2B6/44 | 分类号: | G02B6/4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10 北京市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防爆 变频器 光纤 信号 传输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纤信号传输装置,尤其是一种用在防爆环境中防爆变频上的光纤信号传输装置。
背景技术
变频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节能技术,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低压变频技术,尤其是民用变频技术,基本已趋向成熟。但是,作为用电大户的工业电机节能,变频调速技术的应用能带来更大的节能效益。众所周知,电压等级越高、功率越高,其变频技术实现的难度也就越高。高压防爆变频器的技术难度本来就很高,其中包括高压变频技术、散热技术和防爆技术,虽然,普通高压变频器在无爆炸性气体环境中的应用已有很多成功例子。但是,能应用在爆炸性气体环境中的高压防爆变频器应用在世界上还没有先例,原因在于,高压防爆技术难点很多。光纤信号传输就是一个关键性难点。由于爆炸性气体环境的特殊要求,裸露在爆炸性气体环境中的光纤信号传输导线必须满足隔爆和阻燃要求,否则,就不能在爆炸性气体环境中应用。
因此,应用在高压防爆变频器中的光纤信号传输装置必须满足隔爆、阻燃、抗拉、抗压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满足隔爆、阻燃、抗拉、抗压要求的光纤信号传输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在防爆变频器上的光纤信号传输装置,该光纤信号传输装置是一横截面呈圆形的柔性结构体,所述圆形横截面由外至里是由防护层、被防护层包裹的光纤信号传输层以及位于圆心的钢丝加强芯构成;
所述防护层是由外至里分三层的层间包裹结构构成,该防护层外层是低烟无卤阻燃护套,中间层是涂塑护套,内层是PVC护套;
所述光纤信号传输层是由至少两根塑料光纤和缆间填充物构成,所述缆间填充物填充在所述PVC护套、塑料光纤和钢丝加强芯之间。
进一步,所述光纤信号传输层内的塑料光纤在PVC护套与钢丝加强芯之间的圆环截面上均匀分布。
再进一步,所述塑料光纤为六根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低烟无卤阻燃护套为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材质护套。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缆间填充物为防水缆膏。
作为又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钢丝加强芯外圆套有PVC护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光纤信号传输装置的外层采用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材质保护层,使光纤信号传输装置能够在爆炸性气体环境中应用,满足隔爆和阻燃的要求,解决了高压防爆变频器在信号传输通道方面的技术难点,为高压防爆变频器的应用提供了技术保障。
2、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光纤信号传输装置采用套有PVC护套的钢丝作为加强芯,增加了光纤信号传输装置的抗拉强度。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光纤信号传输装置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光纤信号传输装置的纵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注释:
1是PVC护套,2是塑料光纤,3是钢丝加强芯,4是缆间填充物,5是涂塑护套,6是低烟无卤阻燃护套。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纤信号传输装置为一柔性圆柱体,横截面为圆形;该圆形横截面由外至里是由防护层、被防护层紧密包裹的光纤信号传输层以及位于圆心的钢丝加强芯3构成;所述防护层是由外至里分三层的层间包裹结构构成,该防护层外层是低烟无卤阻燃护套6,中间层是涂塑护套5,内层是PVC护套1;所述光纤信号传输层是由六个塑料光纤2和缆间填充物4构成,所述缆间填充物4填充在所述PVC护套1、塑料光纤2和钢丝加强芯3之间。低烟无卤阻燃护套6采用聚烃烯材质,所述钢丝加强芯3的外圆套有PVC护套,所述缆间填充物4采用防水缆膏。
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所描述的范围,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所作的技术变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矿华飞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矿华飞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751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