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三极管引线框架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575040.6 | 申请日: | 2010-10-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294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1 |
| 发明(设计)人: | 谢艳;朱贵节;缪东贤;黄玉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康强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L23/495 | 分类号: | H01L23/495 |
| 代理公司: | 江阴市同盛专利事务所 32210 | 代理人: | 唐纫兰;曾丹 |
| 地址: | 214437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极管 引线 框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引线框架,具体涉及一种三极管引线框架。
背景技术
引线框架是制作生产半导体元件的基本部件,还需要在其表面大部分地方电镀金属层,再利用树脂塑封芯片固定成一整体的半导体元件。
现有的三极管SOT-23-5L框架如图3所示,其电镀采用条状电镀方式,电镀区域覆盖了芯片部1、小焊点2及其他周边区域。由于框架上还需要电镀金属层及用塑封料封装,而引线框架、电镀层、塑封料分别由不同的材料制作,各材料的热物理性能、热膨胀系数都不相同,尤其电镀层与塑封料的结合力不理想。现有的三极管SOT-23-5L框架的电镀区域较大,使得引线框架与塑封料的结合和密封强度降低,从而影响了引线框架的质量,且提高了电镀成本高,同时还增加了电镀排放时对环境的污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三极管引线框架,既能在满足原有封装要求,又增强引线框架与塑封料间的结合力和密封强度,并降低电镀成本和减少电镀排放时对环境的污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三极管引线框架,所述引线框架包括由芯片部、小焊点、连杆、中间管脚和侧管脚构成的主体,以及主体表面的电镀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镀层设置于侧管脚顶端的小焊点上,所述电镀层的形状与小焊点的形状相匹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一种三极管引线框架,采用点电镀方式,根据装芯片和焊接连接线的需要,其电镀区域仅覆盖小焊点的面积,减小了电镀区域面积,相对就增强了引线框架与塑封料的结合和密封强度,既满足封装要求又大面积减少了电镀层,减少金属镀层材料的消耗,降低了生产成本,又减少了电镀时有害物质排放对环境的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三极管引线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I部放大图。
图3为现有技术结构及电镀层覆盖示意图。
其中:
芯片部1、小焊点2、连杆3、中间管脚4、侧管脚5。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2,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SOT-23-5L三极管引线框架,所述引线框架由芯片部1、小焊点2、连杆3、中间管脚4和侧管脚5构成,所述小焊点2设置于所述侧管脚5的顶端,采用点电镀方式在侧管脚5顶端的小焊点2上进行镀银,形成电镀点,所述电镀点形状与小焊点2的形状相匹配,电镀点的大小覆盖了小焊点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康强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江阴康强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7504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灌溉的管道自流引水灌溉系统
- 下一篇:煤矿用固定式甲烷断电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