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动态断笔防伪标识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573311.4 | 申请日: | 2010-10-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462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24 |
| 发明(设计)人: | 巩守峰;宋淑华;赵波;宋庆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泰宝防伪技术产品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9F3/02 | 分类号: | G09F3/02;B32B29/00;B32B7/12 |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巩同海 |
| 地址: | 256407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动态 防伪 标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防伪标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动态断笔防伪标识。
背景技术
防伪标识是能粘贴、印刷、转移在标的物表面,或标的物包装上,或标的物附属物(如商品挂牌、名片以及防伪证卡)上,具有防伪作用的标识。防伪标识包括油墨印刷防伪标识、全息防伪标识、数码防伪标识等。上述防伪标识中油墨防伪标识、数码防伪标识是成本较低的,但是也是最容易被仿制的,全息防伪标识仿制标识色彩艳丽但是成本高,只能用于高端业务。如何使油墨防伪标识、数码防伪标识具有较高的防伪技术含量成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研究的重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油墨印刷防伪标识、数码防伪标识易被仿制的缺陷,提供一种综合油墨印刷防伪技术和数码防伪技术相结合,防伪技术含量高,不易被仿制且无法被二次转移重复利用的动态断笔防伪标识。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即一种动态断笔防伪标识,其特征在于包括基膜,基膜的下层由上向下依次包括离型层、防伪查询码层、断字层、油墨印刷信息层、油墨承印层、胶层和硅油纸层,所述防伪查询码层、端子层和油墨印刷信息层套位分布在油墨承印层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基膜的上层设有刮开层,所述刮开层覆 盖防伪查询码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基膜为BOPP膜、PET膜和PVC膜的任一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油墨承印层为白墨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胶层选用热熔胶层、天然胶粘层、无机胶粘层、高分子胶粘层和水基胶粘层中的任一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离型层为聚合物树脂层、镀铝层和塑料薄膜层中的任一种。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如下:
根据每枚标上的随机密码用程序进行逻辑运算,生成与该密码对应的一个
断笔文字,与密码对应的文字的断笔位置是变化的,其功能有:
1)动态断笔文字与密码具有紧密的一一对应关系,当需鉴别标识真伪时,用我司所提供的运算公式根据该密码运算出来的动态断笔文字与标识上的断笔文字对照,若一样为真标,不一样则为假标。
2)运算公式的唯一性,我司的运算公式只提供给贵司,造假者无法知道动态断笔文字与密码之间的对应关系,因此无法批量仿制。
定义规则,密码的首码与尾码分别对应一个动态断笔文字。8位密码9fg4d6j6,那么这个密码的首码是9,尾码是6,那么9和6分别对应的动态断笔文字就是。
造假者仿冒时不知晓此公式,无法造假。即使破译了此公式,如果没有数码印刷机以及对应的数据生成软件,也无法仿冒。此技术可为鉴定假标的一个非常实用的技术。
本实用新型具有防伪技术含量高、防伪效果好、防二次转移重复利用的优 点。本实用新型断字层断字的位置或断法与防伪查询码层的其中某个数字或某段数字对应,利于打假和防串货,在离型层的作用下,整个标识无法被完整揭起,无法被二次转移重复利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A剖面示意图。
如图中所示:1硅油纸层;2胶层;3油墨承印层;4油墨印刷信息层;5断字层;6防伪查询码层;7离型层;8基膜;9刮开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如图1、图2所示:基膜8采用PET膜,基膜8的下层由上向下包括离型层7、防伪查询码层6、断字层5、油墨印刷信息层4、油墨承印层3、胶层2和硅油纸层1,基膜8的上层设有刮开层9,刮开层9将防伪查询码层6上的数码完全覆盖。防伪查询码层6、断字层5、油墨印刷信息层4套位分布在油墨承印层3上。
如图中所示,断字层5上设有“一二三”三个断字,其中“一”字与防伪查询码中的5对应,“二”字与防伪查询码中的7对应,“三”字与防伪查询码中的0对应。造假者仿冒时不知晓此公式,无法造假。即使破译了此公式,如果没有数码印刷机以及对应的数据生成软件,也无法仿冒。此技术可为鉴定假标的一个非常实用的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泰宝防伪技术产品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泰宝防伪技术产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7331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