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翻盘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020572502.9 | 申请日: | 2010-10-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404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25 |
| 发明(设计)人: | 廖品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维那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47L15/42 | 分类号: | A47L15/4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智英财专利代理事务所 11301 | 代理人: | 吴怀权 |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餐具清洁设备,尤指一种能将经洗涤且呈直立状的盘体拨动至合适的倾倒角度,以使其倒下时,特别是盘体的承接凹槽处,能确实地被烘干机台所烘干的自动翻盘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今的大型清洗装置是用于清涤餐具,如具有承餐槽的餐盘、杯子、刀、叉或碗等,经洗涤的餐具通过烘干机台,以上、下端方向所吹送的热风烘干。
然而餐盘被送入烘干机台前,餐盘呈直立状,再倾倒入烘干机台中,以被烘干机台所烘干,但往往餐盘无法以较为正确的倾到角度且倒入至烘干机台中,故餐盘或承餐槽的位置未能有效地被烘干,而未经烘干的餐盘易滋生病媒,造成日后使用者的困扰。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上述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翻盘装置,其将呈直立状的盘体拨动至合适的倾倒角度,使盘体倒入烘干机台后,能使盘体有效地被烘干,特别是其承餐槽的位置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翻盘装置,具有,一个机台,其一面具有一个以动力装置所驱动的输送装置;以及一个转轮装置,其设置于该机台的上方,该转轮装置具有一个以动力装置所驱动的转杆与至少一个翻盘拨动器,该拨动器设置于该转杆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机台的一端可进一步连接有一烘干机台,经洗涤且呈直立状的盘体被输送装置传输至烘干机台前,拨动器会将盘体拨动至合适的倾倒角度,故当盘体倒入烘干机台中时,盘体及其承接凹槽能确实被烘干机台所烘干,如此盘体就不易滋生病媒,而益于后端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自动翻盘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自动翻盘装置的另一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自动翻盘装置的局部动作示意图。
其中:
1机台 10输送装置 11载台 12承接凹槽
2转轮装置 20转杆 21拨动器 210拨片
3烘干机台 30输送带 31上压履带 32上送风器
33下送风器 4盘体 40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借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
请配合参考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自动翻盘装置,其具有一机台1与一转轮装置2。
机台1的一面具有一以动力装置所驱动的输送装置10,输送装置10由多个相互连接的载台11所组成,载台11具有承接凹槽12。
转轮装置2设置于机台1的上方处,转轮装置2具有一转杆20与至少一翻盘用拨动器21,转杆20被一动力装置所驱动,拨动器21设于转杆20处,拨动器21由多个翻盘用拨片210所组成。上述的动力装置可为马达、齿轮箱或任何可提供动力输出的装置。于本实施例中,拨动器21为数个。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端可连接有一清洗装置(图中未示),另一端可连接有一烘干机台3,烘干机台3具有一输送带30、多个上压履带31、多个上送风器32与多个下送风器33。
请配合参考图3所示,多个已被清洗装置所洗涤的盘体4,如具有多个承餐槽的餐盘等,其插设于承接凹槽12处,以使盘体4呈直立与倾斜状,当输送装置10将盘体4送至拨动器21处时,拨片210拨动盘体4的自由端,使其具有凹槽40的一面朝向输送带30方向倒下。
请再参阅图1所示,输送带30将盘体4朝向上送风器32与下送风器33方向输送,上送风器32与下送风器33会送出热风,以干燥经洗涤的盘体4,而上压履带31压抵盘体4,以避免下送风器33所送出的热风造成盘体4向上浮移。待盘体4以烘干后,盘体4会由烘干机台3的另端送出,工作人员可于该端收集盘体3,以待随后的利用。
惟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例释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及功效,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可实施范畴,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上揭的精神与技术范畴下,任何运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内容而完成的等效改变及修饰,均仍应为下述的申请专利范围所涵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维那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吉维那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7250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