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射频同轴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20569237.9 | 申请日: | 2010-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129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7 |
发明(设计)人: | 李龙;李金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镇江市丹徒区佳兴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48 | 分类号: | H01R4/48;H01R13/02;H01R13/502;H01R24/38;H01R12/7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14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射频 同轴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射频同轴连接器,特别是用于传输电缆与印刷电路板之间连接的一种射频同轴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同类用途的射频同轴连接器的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有插针头111、插针尾112构成的内导体11,套接于内导体插针尾外周的绝缘套22,依次套接于内导体插针头外周的绝缘垫圈33、密封圈44,套接于绝缘套、绝缘垫圈、密封圈外周的接连套55。其中,插针头111与插针尾112的联结由铆接结113完成,插针尾由折弯成多角形的上、下对合配置且开口端呈鸭咀状的尾片1121、1122组成;2叶尾片的横截面如图中A-A剖视图所示呈长方形,也就是说,内导体插针尾片由条状金属板折弯成多角形构成。在实际使用中,这样结构的己有射频同轴连接器,与电缆连接时,电缆的圆形芯线插入其内导体插针尾时,只能从图2中A-A剖视图所示的横截面呈并立长方形的两尾片之间穿过,通过电缆的圆形芯线两侧凸弧形表面与两尾片的平整表面的点接触,达到电缆与射频同轴连接器的电性能连接。实际使用中,一方面这样的电性能连接方式的信号电流通过面是面积很小的点,高频信号经过这样的电性能连接必然衰减严重,插入损耗和电压驻波比难以下降;另一方面,其对合尾片对电缆芯线的弹性挟持抓紧力太小,表现在针插挂重试验指标仅为64克。这样结构的己有射频同轴连接器,难以适应用户对电性能连接中信号衰减小、弹性挟持更为可靠的日益提高的要求。此外,为了保证电缆的圆形芯线两侧凸弧表面与内导体两尾片的平整表面的接触可靠和尽量加大信号电流通过面,现有技术中尽量加大了内导体对合尾片的宽度,在提倡资源节约型生产的今天,尽可能减少制作内导体的价格昂贵的合金铜及内导体表面镀层贵金属金、银的消耗,对企业而言实现了制作成本下降,对社会而言实现了资源节约。由此可见,研究并设计一种电性能连接中信号衰减明显减少、弹性挟持更为可靠,而又降低了制造成本、减少了资源消耗的射频同轴连接器是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一种电性能连接中信号衰减明显减少、弹性挟持更为可靠,而又降低了制造成本、减少了资源消耗的射频同轴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射频同轴连接器,包括有由插针头、插针尾构成的内导体,套接于内导体插针尾外周的绝缘套,依次套接于内导体插针头外周的绝缘垫圈、密封圈,套接于绝缘套、绝缘垫圈、密封圈外周的接连套,其特征是内导体插针头的后颈部外周设计有环状凸起;内导体插针尾由弯曲成圆弧形的上、下对合配置且开口端呈鸭咀状的2叶尾片组成,2叶尾片的横截面呈对合月牙形;内导体插针尾非开口端与插针头后颈部之间设计有联结套;内导体插针尾外周与绝缘套、接连套之间还设计有绝缘内套。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用采取如下的进一步技术措施来实现:
所述的内导体插针尾上、下对合配置2叶尾片的横截面呈对合月牙形。
所述的联结套由上、下尾片的延伸成平直部分及联结于2叶尾片一侧的联结片构成。
所述的联结套的长度与插针头的后颈部外周的环状凸起至后端部的距离相等,联结套的内腔在装配状态时与插针头的后颈部外周之间为过盈套合。这样设计的效果是联结套恰巧牢固地套接于插针头的后颈部。
所述的绝缘内套中部内腔在装配状态时与弯曲成圆弧形的上、下对合配置的2叶尾片相距最大的弯曲弧部位之间为过盈套合;且绝缘内套紧靠此弯曲弧部位的外周表面设计有环状凸起加强筋。这样设计的效果是:在装配完成后,与电缆连接时,当电缆的圆形芯线插入弯曲成圆弧形的上、下对合配置的2叶尾片之间时,由于绝缘内套中部内腔在装配状态时与上、下对合配置的2叶尾片相距最大的弯曲弧部位之间为过盈套合,且此弯曲弧部位的外周表面设计有环状凸起加强筋,必然会增强上、下对合配置的2叶尾片对电缆圆形芯线的弹性挟持力。
所述的绝缘内套后端部内腔在装配状态时与内导体插针尾呈鸭咀状2叶尾片的开口端之间为过盈套合,绝缘内套上加强筋至后端部的距离小于绝缘套的内腔深度,绝缘内套上加强筋至后端部的外周在装配状态时与绝缘套的内腔之间为过盈套合。这样设计的效果是:绝缘内套后端部内腔对内导体插针尾呈鸭咀状的开口端2叶尾片过盈套合时,受到与绝缘内套后端部外周过盈套合的绝缘套的内腔的限位,从而进一步增强对穿过上、下对合配置的2叶尾片之间的电缆圆形芯线的弹性挟持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镇江市丹徒区佳兴电子有限公司,未经镇江市丹徒区佳兴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6923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同轴电缆连接器改良结构
- 下一篇:小型四通道双极化微带天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