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抛光成型综合机结构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567288.8 | 申请日: | 2010-10-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720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2 |
| 发明(设计)人: | 熊志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熊志雄 |
| 主分类号: | B24B29/00 | 分类号: | B24B2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董惠石 |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抛光 成型 综合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双抛光成型综合机结构,尤其是指一种可在一次的作业程序中完成抛光加工、成型加工以节省作业时间的双抛光成型综合机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导光板或扩散板等各类的光学级压克力板大都是使用电脑数值控制(computernumerical control,CNC)的机械进行生产,虽可产生繁复的花纹而供多样化的使用,却因仅能单边加工、刀塔需换刀,导致于生产速度慢而不适用于大量生产,若是双边加工的机械则将需要昂贵的制造成本,降低了产业上的利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双抛光成型综合机结构,可在一次的作业程序中完成抛光加工、成型加工,以节省作业时间。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双抛光成型综合机结构,包含:机台,设置有第一轨道,第一轨道上的前段处设有加工旋转台,且于机台上对应于第一轨道的中段处设置有第二轨道,再于机台上对应于第一轨道的后段处设置有第三轨道;
抛光装置,设置于该机台的第二轨道上,抛光装置上所设的刀座形成有抛光部;
成型装置,设置于该机台的第三轨道上,成型装置上所装设的铅直移动器设有成型刀架,成型刀架上分别装设有第一刀组与第二刀组,并于第一刀组与第二刀组分别设有成型刀,且于第一刀组与成型刀架之间装设有水平移动器。
如上所述的双抛光成型综合机结构,其中,该抛光装置上对应于该刀座处固设有吸尘护盖。
如上所述的双抛光成型综合机结构,其中,该抛光装置的底端固接有滑座,滑座设置于该第二轨道。
如上所述的双抛光成型综合机结构,其中,该第一刀组设有滑轨。
如上所述的双抛光成型综合机结构,其中,该成型装置的底端固设有滑座,滑座设置于该第三轨道上。
本实用新型的双抛光成型综合机结构,其特点及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机台设置有第一轨道,第一轨道上的前段处设有一加工旋转台,以供放置导光板、扩散板等光学板而进行加工,且于机台上垂直于第一轨道的中段处设置有第二轨道,以供装设该抛光装置,再于机台上垂直于第一轨道的后段处设置有第三轨道,以供装设该成型装置;
抛光装置,于一端设有一刀座,刀座上对应形成有多个抛光部,可对所述光学板作抛光加工,并将抛光装置设置于该机台的第二轨道上;
成型装置,于侧面装设有一铅直移动器,铅直移动器上设有一成型刀架,成型刀架侧面的上下两端分别装设有一较长的第一刀组与一较短的第二刀组,并于第一刀组与第二刀组分别设有成型刀,可对所述光学板作成型加工,且于第一刀组与成型刀架之间装设有一水平移动器,以令第一刀组可水平伸缩而加工较长的光学板,并将成型装置设置于该机台的第三轨道上。
本实用新型的双抛光成型综合机结构于第一轨道上的前段处、中段处后段处分别设有加工旋转台、抛光装置与成型装置,可在一次的作业程序中完成20~30片的光学板所需的抛光加工、成型加工,以大幅的节省作业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光学板定位状态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光学板抛光状态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光学板抛光状态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光学板抛光状态局部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加工旋转台旋转状态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光学板成型状态立体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光学板成型状态放大图。
主要元件标号说明:
1 机台 11 第一轨道
12 加工旋转台 121 压料器
13 第二轨道 14 第三轨道
2 抛光装置 21 刀座
211 抛光部 22 吸尘护盖
23 滑座 3 成型装置
31 铅直移动器 32 成型刀架
33 第一刀组 331 成型刀
332 滑轨 34 第二刀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熊志雄,未经熊志雄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6728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小区之间的经协调发射
- 下一篇:表面保护薄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