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天然气井气嘴有效
申请号: | 201020565201.3 | 申请日: | 2010-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182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04 |
发明(设计)人: | 申健;毕建霞;刘爱文;姚慧智;严霞霞;谢贵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B43/12 | 分类号: | E21B43/12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韩天宝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天然 气井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天然气井气嘴,属于油气井生产井口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天然气井气嘴安装在井口采气树生产阀门后的出气管线上,该气嘴由圆柱体钢质短节加工而成,其两端是平直的垂面,一端的外部加工有联接螺纹,另一端加工有紧固用台阶,中间部分沿圆周加工有一道凸起的挡圈,在其内部中心位置加工有一等径的通孔,井内天然气通过气嘴内的孔道时被压缩节流,损耗部分摩擦能,将天然气压力降到生产需要的压力,然后进入生产管线。气嘴起到控制气井产量和井底回压的作用,使天然气井保持在一定压力下生产。
随着气田开发到中后期,天然气能量不断降低,气井进入低产低压阶段。而气井井口仍然使用现有气嘴,井内天然气流通过井口气嘴时所损耗的能量并没有减少,气体流动阻力相对增加。由于气嘴的进气端为平直的垂面,气流内携带的井液不能完全进入通孔,易在气嘴进气端外淤积且堵塞气嘴,同时,气嘴对井内天然气产生的回压,使天然气流携液能力变差,井液不断在井底聚积,使气井产量逐步降低直至停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减少天然气在井口气嘴内流动阻力,改善井液流动性,加速气嘴处气液流动速度,避免井液淤积,降低对井底回压,延长气井生产时间的天然气井用气嘴。
本实用新型由圆柱体钢质短节加工而成,其本体外部一端加工有联接螺纹,另一端加工有紧固用台阶,中间加工有凸起的密封挡圈,本体内部结构依次为锥形引流腔、通孔、振荡腔、喷射腔。
所述的振荡腔为球形;喷射腔为锥形。
当天然气井中天然气流携带井液通过腔室气嘴内锥形引流腔时,井液易进入通孔,不会在气嘴进气端外侧产生淤积。当天然气流通过通孔时,由于通孔的长度比现有气嘴的通孔长度短,天然气流通过时所消耗的压缩能量有所减少,气流流动速度会加快。当天然气流在通过气嘴内的球型振荡腔时能产生噪音,噪音作用于天然气流所携带的液体时,使液体产生振动,从而改善液体的流动性,气液流可以较高的速度通过喷射腔进入生产管线,实现减少气井的天然气能量消耗,改善井液流动性,加速气嘴处气液流动速度,避免井液淤积,降低井底回压,延长气井生产时间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附图1可知,本实用新型由钢质圆柱体短节加工而成,其本体5外部一端加工有联接螺纹,中间加工有凸起的密封挡圈,另一端加工有紧固用台阶,在本体5的进气端加工有锥形引流腔1,本体5内部依次加工有通孔2、 球形振荡腔3、 锥形喷射腔4。
天然气井开井生产前,将本实用新型气嘴本体5安装在井口油嘴套内,开井生产时,井内天然气依次通过气嘴内的锥形引流腔1、通孔2、球形振荡腔3、喷射腔4,当天然气流通过锥形引流腔1时,天然气流内所携井液被携带进入通孔2,由于通孔2的长度较短,气液流通过时消耗的摩擦能量较少,能以较快的速度进入球形振荡腔3并产生噪音,噪音作用于天然气流内所携带的液体时,使液体产生振动,从而改善液体的流动性,随后,气液流以较高的速度通过喷射腔4进入生产管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工程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652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铁锂电池的变电站直流电源应急系统
- 下一篇:电动汽车能量回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