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隔爆兼本质安全型LED照明灯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61702.4 | 申请日: | 2010-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665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15 |
发明(设计)人: | 薛正根;薛大海;薛小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夏防爆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2/00 | 分类号: | F21S2/00;F21V29/00;F21V17/10;F21W131/402;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604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隔爆兼 本质 安全 led 照明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爆灯具,尤其涉及一种隔爆兼本质安全型LED照明灯。
背景技术
隔爆兼本质安全型LED照明灯广泛应用于煤矿、化学等特殊场合,而在实际使用中,由于该照明灯的灯座上的LED灯管所散发的热能都是经过接线箱的箱体传输,而接线箱与灯座是固定连接的两个不同零部件,存在着一定的安装间隙,因此导热效果极差,不能有效的疏导至外部环境,造成使用中的LED灯管的急速衰竭,致使该照明灯瘫痪,极大的缩短了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导热性能更好并有效提高使用寿命的隔爆兼本质安全型LED照明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一种隔爆兼本质安全型LED照明灯,包括接线箱和灯座,灯座与接线腔固定连接,其中接线箱包括端盖、腔体和联接端,灯座上设置有多个LED灯管,其中所述联接端与灯座底端固定连接,并且所述LED灯管通过联接端与接线箱内部电气连接,所述灯座上还设置有透明罩,该透明罩与灯座上的LED灯管所在的面构成密封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座的周侧具有多个散热片,该散热片与灯座成一体结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由于在灯座上具有多个散热片,该散热片与灯座之间没有间隙,为一体机构,使得LED灯管所散发的热能能有效的通过该灯座上的散热片传输出去,解决了原有接线箱与灯座之间存在间隙而导致散热效果不佳的问题,从而延长了LED灯管的衰竭时间,极大的延长了该隔爆兼本质安全型LED照明灯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联接端端面上具有一内套环,所述的灯座底端设置有与所述内套环相适配的外套环,所述内套环可套入灯座底端的外套环形成电气连接通道。该结构可以更加方便的将灯座上的LED灯和接线箱之间的电路通过所述电气连接通道实现接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立体图。
图2是图1中去掉透明罩和压圈后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透明罩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灯座的立体图。
图5是图4中灯座的另一角度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是一种隔爆兼本质安全型LED照明灯,包括一个接线箱2、一个灯座1和设置在灯座1上的透明罩3和压圈4,其中接线箱2与灯座1固定连接,接线箱2包括端盖21、腔体22和联接端23,其中所述联接端23上的内套环231与灯座1底端面上的外套环13以相互套住的形式固定连接,并形成接线箱2与灯座1之间的电气连接通道透明罩3安装在灯座1的凸出部分12的一侧,由压圈4压住透明罩3周侧固定安装,所述透明罩并与该凸出部分12所在的曲面共同构成一个密封空间,之所以优选为用压圈4压住透明罩3的方式来固定,是因为本实用新型的LED照明灯的使用环境极为恶劣,经常伴有震动等现象,而用压圈4压住透明罩3并用螺钉等方式安装完毕后,可有效提高抗震强度,不易脱落,防止电火花与工作场合的瓦斯等易燃易爆气体接触,所述凸出部分12上开有多个六边形凹槽121,所述的LED灯管安装在该六边形凹槽121内并与接线箱2内腔电气连接,灯座1周侧形状为环状,并且在该环状周侧的下端面上纵向设置有多个散热片11,所述散热片11绕该灯座1的环状周侧的纵向中心轴规则排列,该散热片11向灯座1周侧外延的部分理论上与空气接触面越大散热效果越好。
本实用新型不仅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只要是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精神所引申出的改进都露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比如仅仅改变散热片的形状或者将散热片设置在灯座的其他位置等,只要是将散热片与灯座设置成一体化结构的方案,即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夏防爆电气有限公司,未经华夏防爆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6170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