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远红外取暖器发热体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61119.3 | 申请日: | 2010-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193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04 |
发明(设计)人: | 胡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丰 |
主分类号: | F24D19/00 | 分类号: | F24D19/00;F24D13/00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天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19 | 代理人: | 张嘉铭 |
地址: | 315322 浙江省慈溪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外 取暖器 发热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取暖装置的重要零部件,具体地说是一种远红外取暖器的发热体。
背景技术
为了防止金属物触及发热源,保证使用安全,传统远红外取暖器发热源都是采用菱形网或铁线网式网罩将发热源加以保护。但由于网罩空隙较大,其实际效果不理想,不能真正保障安全。另外,传统远红外取暖器只是针对局部加热,加热空间局部温度很高,不能整体提升室内温度,加热效果差,整体提升温度缓慢。
专利号为200420072991.1,名称为“电取暖器发热装置”的专利技术称,“……一种电取暖器发热装置,其包括前后延伸的立体支架、螺旋状发热丝、反射板、防护罩和石英罩杯,……所述石英罩杯罩在缠有所述发热丝的所述立体支架上。工作时,由发热丝发出的热辐射被石英罩杯吸收,转换为远红外线辐射到外部空间,由此极大地提高了热效率,并且给人以舒适的感觉,另外石英罩杯将耐火材料制成的立体支架和发热丝罩住,有利于改善外观,提高产品的档次。”2004年的该专利技术认为,石英罩杯将发热丝罩住,基本解决了上述矛盾,并为提高电取暖器的热效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而专利号为200620017336.X,名称为“远红外无级调温理疗取暖器”的专利技术称,“目前,公知的电取暖器一般由电阻丝或电阻丝套上石英管做为发热体制成,这些电取暖器热效率低……对装配摆放位置要求较严,不能溅水,易发生火灾、炸裂等伤人毁物事故,使用寿命短”。对电取暖器发热体中应用石英管的认识有了较大的变化。
近年来好多电取暖器采用碳纤维或陶瓷制作发热体。石英管发热体在电取暖器中能否应用,并发挥其积极作用?回答是肯定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热元件的四周外围设置一个耐高温的石英管的、结构简单、性能稳定、使用安全、整体和局部加热效果良好的远红外取暖器发热体。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远红外取暖器发热体,包括底盘、连接部、安置于该连接部上方的发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热元件的四周外围设置一个耐高温的石英管,该石英管的下端设有一下盖。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的措施是:
所述的石英管呈圆柱型,该石英管上端还设有一上盖;所述的下盖和所述上盖中均设有数个通气孔,所述的发热元件与所述石英管之间形成环形对流通道。
所述的底盘上方、所述石英管周围设有防护罩。
所述的防护罩上端设有顶盖。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由于耐高温的石英玻璃管安装在发热元件的四周外围,整体有效的保护了发热源,发热元件与外界分离,完全解决安全问题。
发热元件发出的可见和不可见远红外光可以通过高透性的石英管对外加热,从而使局部温度快速提升。
石英管上盖、下盖和发热源形成一个对流通道,下盖开有进风孔利于冷空气顺利进入,上盖开有出风孔利于热空气排出。利用对流通道强迫空气进行快速流动,从而带动室内空气快速流动,达到整体加热效果。实践证明本实用新型加热取暖效果是好的。同时说明当今的石英管质量已解决了怕潮湿、遇高温易炸裂的问题,通过严格检验已确实保证能在取暖器中使用。并且通过巧妙设计,利用冷热空气对流原理大大提高了取暖器加热取暖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立体图;整体结构示意图(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局部剖视);
图3是图2B-B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说明书和附图中各附图标记名称是:
底盘1、连接部2、下盖3、发热元件4、石英管5、对流通道54、上盖6、防护罩7、顶盖8。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4所示,一种远红外取暖器发热体,包括底盘1、连接部2、安置于该连接部上方的发热元件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热元件4的四周外围设置一个耐高温的石英管5,该石英管5的下端设有一下盖3。石英管5在装配前经过严格的质量检验,先在850C°恒温箱中热烤半小时,取出后往石英管上泼冷水,绝大部分完好无损,而后就能在取暖器发热体上安装。这样,发热元件4发出的可见和不可见红外线通过石英管向外照射加热,使发热元件周围空气和可照射部分快速加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丰,未经胡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6111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体化顶盖成形的碾压方法
- 下一篇:模具顶出出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