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食用油保鲜的氮气分散喷射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20560752.0 | 申请日: | 2010-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218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1 |
发明(设计)人: | 王勇;王红雨;崔玉坤;崔宝贵;杜军;王晓;刘松岭;魏磊;霍光农;程宝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西王食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D9/06 | 分类号: | A23D9/06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辛向东 |
地址: | 256209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食用油 保鲜 氮气 分散 喷射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玉米胚芽油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食用油保鲜的氮气分散喷射器。
背景技术
玉米胚芽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油脂,因为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生育酚、植物甾醇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氧化作用是影响食用油新鲜度最关键性因素,氧化过程中分解产生的醛、酮、酸等小分子物质有强烈刺激气味,影响口感,不宜适用。玉米胚芽油极易氧化,其氧化、酸败作用是诸油种中最快的。解决食用油氧化变质的传统方法是采用添加人工合成的抗氧化剂-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的方式进行储藏。而长期过量摄入抗氧化剂TBHQ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损害。国家食品安全法对于食品的人工添加剂都有严格的法令限制。因而在油脂加工和储藏中,多采用氮气保护法,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不添加化学合成添加剂,利用天然氮气的惰性,不易挥发、隔离空气的原理来达到保鲜效果。即采用氮气将油脂容器中的氧气尽可能地置换、排除,避免油脂与氧气接触,以防止油脂品质劣变,保持食用油的口感、口味和丰富的营养,因而更加天然、健康。
目前已采用的氮气保护法均为氮气覆盖方式,所谓“喷洒”,均是在油面上方,使氮气充满储罐或管道的空间,将原有的空气排出,从而防止油脂的氧化,起到一定的保鲜作用。但是,在常温常压下,1kg食用油中会吸附溶解有0.2~0.4Kg的氧气,这少量的氧气足以使食用油特别是玉米油氧化变质,因此,必须研究更适合玉米油保鲜的新方法和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用于食用油保鲜的氮气分散喷射器。该方案不是简单的“充氮保护”,即用氮气取代空气,隔离油脂与氧气的接触;更重要的是将氮气通过分散喷射器后形成细微气流,充入油体之中,互相混合,将夹带、吸附和溶解在油脂中的氧气最大可能地置换、排除,以获得绝佳的油脂保鲜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用于食用油保鲜的氮气分散喷射器,包括两端为法兰的管道和位于管道内部的多孔分散棒,所述多孔分散棒上有进气空心螺杆,多孔分散棒与管道之间通过支架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多孔分散棒为硅藻土砂滤棒、陶瓷微孔滤棒、高分子滤膜、多孔发泡材料或不锈钢多孔滤膜。
本实用新型所述多孔分散棒的孔径为10~100微米。
本实用新型所述多孔分散棒的横截面为圆形、多边形或花瓣形。由于多孔分散棒的表面积增加,使单位时间内冲氮量增加,排出油中更多的氧气的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所述氮气分散喷射器为串联和/或并联组合。多组氮气分散器联合使用,提高了冲氮效果和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用于食用油保鲜的氮气分散喷射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采用本实用新氮气分散喷射器加工的玉米胚芽油中氧气含量<0.008%;采用现有充氮覆盖方式加工的玉米胚芽油中氧气含量为0.3%;
采用本实用新型氮气分散喷射器加工的瓶装玉米胚芽油中在18个月内酸价由灌装时的0.12(mgKOH/g)增至0.18(mgKOH/g),增加0.5倍;未采用现有充氮覆盖方式加工的米胚芽油在18个月内酸价由当时的0.12(mgKOH/g)增至1.90(mgKOH/g),增加14.8倍,酸败速度是本发明的29.6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氮气分散喷射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沿A-A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中:1-法兰,2-管道,3-进气空心螺杆,4-多孔分散棒,5-支架,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1和图2所示,氮气分散喷射器,包括两端为法兰1的管道2和位于管道2内部的多孔分散棒4,所述多孔分散棒4上有进气空心螺杆3,多孔分散棒4与管道2之间通过支架连接,多孔分散棒为硅藻土砂滤棒,孔径为10~100微米,多孔分散棒的横截面为花瓣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西王食品有限公司,未经山东西王食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607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