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旋转开关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60245.7 | 申请日: | 2010-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464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24 |
发明(设计)人: | 林振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振德 |
主分类号: | H01H19/58 | 分类号: | H01H19/5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9 | 代理人: | 王正茂;彭晓玲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旋转 开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旋转开关,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马达控制、电流控制等节能型设备所用的开关。
背景技术
现在市场上的开关结构比较复杂,开关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较多的接触不良的现象,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公开一种多功能旋转开关,以解决现有开关接触不佳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功能旋转开关,包括开关上盖、开关下盖和导向杆,导向杆呈L型设置,开关上盖与开关下盖上下合装成一体,导向杆可绕开关上盖与开关下盖的中心轴线旋转,导向杆的上端穿设在开关上盖上,下端固定有导电连接片,该导电连接片下表面的内外端分别设有第二触点和第一触点,在开关下盖的内表面中央设有接触端子,接触端子与第二触点接触连接,开关下盖内表面在所述导向杆下端旋转扫过的相应位置的一侧设有多个档位端子,通过导向杆的旋转第一触点与档位端子选择接触连接,接触端子、档位端子分别与外部的电阻串联连接后构成旋转开关的两路电路。
其中,开关下盖内表面在导向杆下端旋转扫过的相应位置的另一侧设有回位端子,通过导向杆的旋转第一触点与所述回位端子接触连接,回位端子与外部的电阻串联连接后与档位端子构成串联电路。
其中,在导向杆的下端旋转轴线处设有向外伸出的回位触头,在开关下盖上表面上设有回位卡点,回位触头与回位卡点卡接适配。
其中,第一触点与第二触点为向外凸出设置。
其中,回位触头由弹性材料制成。
其中,回位端子串联的电阻阻值与档位端子串联的电阻的最小阻值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旋转开关,能够实现电路设备的可靠开关,接触良好,安全性高,使用方便;由于回位端子、回位卡点和回位触头的设置,可以在根据需要时,快速的将导电连接片与设定的端子相连,实现了开关的快速切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旋转开关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旋转开关的第一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旋转开关的第二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旋转开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开关下盖的俯视图。
结合附图在其上标记以下附图标记:
1-导向杆定位通孔,2-开关上盖,3-导向杆,4-档位端子,5-档位端子插孔,6-开关下盖,7-连接卡位,8-导电连接片,9-接触端子,10-回位触头,11-第一触点,12-第二触点,13-回位端子,14-回位卡点,15-回位触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旋转开关包括:开关上盖2、导向杆3和开关下盖6,导向杆3呈L型设置,导向杆3可绕上下合装成一体的开关上盖2与开关下盖6的中心轴线旋转,开关上盖2上设有上下贯通的导向杆定位通孔1,导向杆3的上端穿设在导向杆定位通孔1上,导向杆3的下端设有连接卡位7,导电连接片8卡接在连接卡位7上,导电连接片8的内端即导向杆3的旋转轴线处设有第二触点12,在导电连接片8的外端设有第一触点11,在导向杆3的下端旋转轴线处设 有向外伸出的回位触头15;在开关下盖6的内表面中央设有接触端子9,接触端子9与第二触点12接触连接,开关下盖6的内表面在导向杆3下端旋转扫过的相应位置的一侧设有档位端子插孔5,档位端子插孔5内插装有多个档位端子4,通过导向杆3的旋转,导电连接片8上的第一触点11可以与档位端子4选择性接触连接,开关下盖6的内表面在导向杆3下端旋转扫过的相应位置的另一侧设有回位端子13,开关下盖6的内表面设有回位卡点14,回位卡点14可与导向杆3上的回位触头15卡接适配;回位触头15由弹性材料制成,当回位触头15与回位卡点14卡接接触(回位触头15的弹性形变未达到最大)时,第一触点11正处于档位端子4与回位端子13之间的无端子位置。
接触端子9、与外部电阻串联连接作为旋转开关的一路电路,档位端子4和回位端子13分别与外部的电阻串联连接作为旋转开关的另一路电路,第一触点11与第二触点12都为向外凸出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振德,未经林振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6024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