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机械式蒸汽再压缩蒸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559236.6 | 申请日: | 2010-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151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04 |
发明(设计)人: | 陈禹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禹 |
主分类号: | B01D1/00 | 分类号: | B01D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90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械式 蒸汽 再压缩 蒸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乳品、食品、制药、化工等行业对物料进行浓缩蒸发,具体涉及一种机械式蒸汽再压缩蒸发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乳品、食品、制药、化工等工业生产中浓缩蒸发装置多为三效或四效,工作时始终要供给大量蒸汽。因此,热能消耗量大,运行成本高,污染环境,蒸发温度高,对产品质量有不利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的乳品、食品、制药、化工等生产线中浓缩蒸发装置热能消耗量大,运行成本高,污染环境,温差大,影响产品质量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机械式蒸汽再压缩蒸发装置,解决了上述问题。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机械式蒸汽再压缩蒸发装置,由压缩机、分离器、蒸发器、换热器、冷凝器、循环泵、真空泵等组成,压缩机的排汽端与蒸发器的壳层中部连通,压缩机的进汽端与分离器的汽体输出端连通,分离器的液体输出端与蒸发器蒸发室的下部连通,分离器的输入端与蒸发器的蒸发室连通。
本实用新型-机械式蒸汽再压缩蒸发装置,采用压缩机回收压缩二次蒸汽,使热能可以进行再循环利用,消耗极少量生蒸汽,极大地节约能源,降低运行成本(比国内传统蒸发设备节省30%),(水、电、汽消耗比同类型的传统蒸发器节能50%),减少环境污染;与传统蒸发器相比,温差小,蒸发温和,蒸发温度恒定,效率高,提高了产品质量,减少结垢;还具有安全可靠、占地面积小、公用工程配套少,工程总投资少的优点。本装置适用于乳品、葡萄糖、淀粉、味精、木糖、制药、化工、生物工程、环保工程、废液回收、污水处理、造纸、制盐、海水淡化等行业的低温浓缩。尤其适合热敏性物料、高粘度物料和易结垢的物料,具有很好的浓缩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A-A的剖视图。图中4是循环泵,6是真空泵,7是冷凝器,9是热源,10是储罐。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描述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由压缩机1、分离器3、蒸发器5、换热器等组成,压缩机1的输出端与蒸发器5的壳层中部连通,压缩机1的输入端与分离器3的汽体输出端连通,分离器3的液体输出端与蒸发器5蒸发室的下部连通,分离器3的输入端与蒸发器5的蒸发室连通。
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1、图2描述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还包含有多个蒸发区即A、B、C、D、E和F,蒸发区A、B、C、D、E和F设在蒸发器5内,蒸发区内设有多根物料蒸发管8,物料蒸发管8的初始端与换热器2相连,经换热器2进入蒸发器5,依次经蒸发区A、B、C、D、E和F后与储罐连通。所述的蒸发器5内的六个蒸发区。是现有三效蒸发器的两倍,效率高。
工作原理:
初始阶段由热汽源为蒸发器的壳层供应热源,当压缩机工作时,关闭供应热源,压缩机把原料液中蒸发出的水蒸汽从蒸发器的蒸发室抽出,维持蒸发室内的压力为0.2bar,经压缩机压缩后的水蒸汽压力上升到0.25bar,相应的饱和温度由60℃升到65℃,经压缩的水蒸汽被送到蒸发器的壳层中,物料蒸发管8内流过的原料液温度是60℃,物料蒸发管8内外之间存在5℃的温差,水蒸汽在物料蒸发管8外壁凝结,同时把大量的汽化热传导给了管内的原料液,原料液在物料蒸发管8内不断吸收来自管壁外压缩机送来的水蒸汽的热量,并在60℃时沸腾蒸发,蒸发作用消耗大量的热能,也会产生大量水蒸汽,这些水蒸汽被压缩机压缩升温,送回蒸发器的壳层,重新作为了原料液蒸发的热源,原料液依次进入6个蒸发区内进行6次浓缩(称为6效),达到到所需的浓度,压缩机的作用是把蒸发室内蒸发出的水蒸汽回收压缩后重新循环利用,系统在负压下工作,由真空泵抽出不凝汽体,维持一个较低的工作汽压,使蒸发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避免热量散失,凝结水的温度是65℃,经换热器把其中的余热传导给新原料液,原料液在进入蒸发器前加热至70℃,分离器3用来去除水蒸汽中的固相和液相后送回蒸发器5内。
下表是本实用新型与现有蒸发器消耗指标和运行成本数据对比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禹,未经陈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5923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用座椅的滑动结构
- 下一篇:机床的主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