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抽油杆旋转耐磨短接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59211.6 | 申请日: | 2010-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182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04 |
发明(设计)人: | 陆华飞;刘松林;杨海滨;李汉周 | 申请(专利权)人: | 陆华飞;刘松林;杨海滨;李汉周 |
主分类号: | E21B17/02 | 分类号: | E21B17/02;E21B17/05 |
代理公司: | 扬州市锦江专利事务所 32106 | 代理人: | 江平 |
地址: | 226500 江苏省南通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抽油杆 旋转 耐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作业器具,特别是油田有杆采油用的一种防止抽油杆、油管磨损的短接结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石油行业最为常用的采油方式是有杆泵抽油,由于受到井眼轨迹、液性、抽油杆杆组组合等因素影响,抽油杆在上下往复运动时与油管产生磨损,导致抽油杆磨断、油管磨穿,影响油井的正常生产,增加了原油生产成本。目前常用的防止油管与抽油杆磨损的主要措施是在抽油杆上加装抽油杆扶正器、防偏磨接箍等。由于抽油杆扶正器主要解决抽油杆在油管中的扶正问题,有的虽然能够旋转,但采用的非金属材料一般为尼龙等,在现场使用发现扶正器磨损很快,寿命短。而耐磨接箍通过改进耐磨材料,虽然起到减缓磨损作用,但由于耐磨接箍无法旋转,使得耐磨接箍本身偏磨严重,其寿命也没有得到大幅度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性高、使用寿命长的抽油杆旋转耐磨短接。
本实用新型在中心杆的中部间隙式外套一可滑动的耐磨块金属体,在所述耐磨块金属体的两端分别螺纹连接一个耐磨块上齿圈和一个耐磨块下齿圈,所述耐磨块上齿圈和耐磨块下齿圈分别套置在所述中心杆外,在所述耐磨块上齿圈和耐磨块下齿圈的外端、于中心杆上分别螺纹连接中心杆上齿圈和中心杆下齿圈;在中心杆上齿圈和耐磨块上齿圈相对的端面分别设置相互配合的锯形齿圈,在中心杆下齿圈和耐磨块下齿圈相对的端面分别设置相互配合的锯形齿圈;耐磨块上齿圈和耐磨块下齿圈的锯形齿圈方向相反。
使用时,在中心杆两端连接抽油杆,当抽油杆上行时,带动中心杆上行,而耐磨块金属体与油管内壁接触,由于摩擦力的作用,静止不动。当中心杆下齿圈与耐磨块下齿圈的锯形齿圈产生啮合时,产生一个周向的旋转力,使耐磨块金属体旋转一定角度,改变耐磨块金属体的磨损位置。当抽油杆下行时,带动中心杆向下运动,当中心杆上齿圈和耐磨块上齿圈的锯形齿圈产生啮合时,又使耐磨块金属体旋转一定角度,依次往复,耐磨块金属体的磨损位置随抽油杆的上下运动而发生变化,从而确保耐磨块金属体磨损均匀,消除了普通耐磨接箍偏磨的现象。由于啮合齿数与耐磨块金属体的旋转角度有关,一般而言,啮合齿数越多,旋转角度越少,磨损寿命越长。由于目前的啮合齿数在3个以上,因此,该抽油杆旋转耐磨接箍使用寿命最低是普通不旋转耐磨接箍的3倍以上。
为了进一步保护耐磨块金属体,延长其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还在所述耐磨块金属体外固定连接高分子非金属耐磨环。
同时,还可在所述高分子非金属耐磨环的外表面设有至少四道轴向或螺旋向导流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高分子非金属耐磨环的一种外部示意图。
图3为高分子非金属耐磨环的另一种外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由中心杆下齿圈1、耐磨块下齿圈2、耐磨块金属体3、非金属耐磨材料4、耐磨块上齿圈5、中心杆上齿圈6以及中心杆7组成。
中心杆7的中部间隙式外套一可滑动的耐磨块金属体3,在耐磨块金属体3的两端分别螺纹连接耐磨块上齿圈5和耐磨块下齿圈2,且耐磨块上齿圈5和耐磨块下齿圈2也分别套置在中心杆7外。
在耐磨块上齿圈5和耐磨块下齿圈2的外端、于中心杆7上分别螺纹连接中心杆上齿圈6和中心杆下齿圈1。
在中心杆上齿圈6和耐磨块上齿圈5相对的端面分别设置相互配合的锯形齿圈6-1和5-1,在中心杆下齿圈1和耐磨块下齿圈2相对的端面分别设置相互配合的锯形齿圈1-1和2-1,且耐磨块上齿圈5-1和耐磨块下齿圈2-1的锯形齿圈方向相反。
在耐磨块金属体3外通过烧结固化分子量大于500万的高分子非金属耐磨环4。
如图2所示,高分子非金属耐磨环4的外表面设有至少四道轴向导流槽4-1。
如图3所示,高分子非金属耐磨环4的外表面设有螺旋向导流槽4-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陆华飞;刘松林;杨海滨;李汉周,未经陆华飞;刘松林;杨海滨;李汉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5921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