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复位控制电路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59103.9 | 申请日: | 2010-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302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1 |
发明(设计)人: | 姜明辉;程晓娥;邝文奎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九州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K17/22 | 分类号: | H03K17/22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徐宏;吴彦峰 |
地址: | 621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位 控制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位电路。
背景技术
在电视机,机顶盒等电器产品中通常开机后需要复位信号,复位信号一般由复位电路提供。复位电路的功能是在系统上电时提供一个复位信号直至系统电源稳定后撤销复位信号。为可靠起见,电源稳定后还要一定的延时才能撤销复位信号,以防止电源开关或电源插头在分合过程中产生抖动,从而对复位产生影响。
在目前的解决方案中,一种是使用专用的复位芯片,例如使用IMP809,但是会令产品成本上升;另一种方案是使用分立元件,如图1所示,这种复位电路包括储能电容和放电电阻,储能电容的一端与放电电阻的一端相连,储能电容的另一端连接到直流电源,放电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放电电阻与储能电容的公共端接有反相电路,但是这种方式不能实现软件调试中的复位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可靠性高、能够同时支持电源上电复位与软件调试复位的复位控制电路。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一下技术方案:包含储能电容、放电电阻及反相电路、软件调试接口,所述放电电阻包含第一放电电阻、第二放电电阻;所述反相电路包含第一反相电路、第二反相电路。
所述第一放电电阻一端与电源相连,另一端与储能电容相连,储能电容的另一端与地相连;第一放电电阻与储能电容的公共端通过第二放电电阻与软件调试接口相连;第一放电电阻与储能电容的公共端还与第一反相电路输入端相连,第一反相电路输出端与第二反相电路输入端连接,第二反相电路的输出端为复位信号输出端。
所述软件调试接口为JTAG调试接口。
第一反相电路包括第一NPN型三极管和第一限流电阻;第一NPN型三极管的基极连接到所述第一放电电阻与储能电容的公共端;第一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一限流电阻与电源相连,第一限流电阻与第一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的公共端连接到第二反相电路;第一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与地相连。
第二反相电路包括第二NPN型三极管和第二限流电阻;第二NPN型三极管的基极连接到第一限流电阻与第一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的公共端;第二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二限流电阻与电源相连,第二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为复位信号输出端;第二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与地相连。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两级反相电路,提高了输出复位信号的稳定性;增加了与软件调试电路的接口,在支持电源上电复位的同时还支持软件调试过程中进行复位。本实用新型复位电路适合给各类的芯片提供开机复位信号,尤其适用于电视机机顶盒内芯片的复位。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输出低电平复位信号的复位电路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复位电路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复位电路通过RC组成的延时电路充放电,输出的电平从低逐渐升到高电平,第一反相电路接收此信号,输出一段高电平然后变为低电平。第二反相电路接收到第一反相电路的输出信号,输出由低变高的复位信号。由于接了调试接口,当调试接口发出一个低电平的复位控制信号时,第一反相电路接收到一个由高变低,再由低变高的的信号,第一反相电路输出一个由低变高,再由高变低的信号给第二反相电路,第二反相电路输出由高变低,再由低变高的低电平复位脉冲信号。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图。复位电路包括储能电容CE7与第一放电电阻R23,第一反相电路,第二反相电路,调试接口。储能电容CE7与第一放电电阻R23组成延时电路,其中第一放电电阻R23一端与电源Vcc相连,另一端与储能电容CE7相连,储能电容CE7的另一端与地相连,第一放电电阻R23与储能电容CE7的公共端与第一反相电路相连,第一放电电阻R23与储能电容CE7的公共端还与第二放电电阻R22相连,第二放电电阻R22的另一端与JTAG调试接口相连。
第一反相电路包括第一NPN型三极管Q2和第一限流电阻R24,第一NPN型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到所述第一放电电阻R23与储能电容CE7的公共端;第一NPN型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第一限流电阻R24与电源Vcc相连,第一限流电阻R24与第一NPN型三极管Q2的集电极的公共端连接到第二反相电路;第一NPN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地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九州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九州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5910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