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光触媒净化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558610.0 | 申请日: | 2010-10-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148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04 |
| 发明(设计)人: | 吴顺泰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雷光电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L9/18 | 分类号: | A61L9/18;A61L9/22;A61L101/02 |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李宁;唐绍烈 |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触媒 净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触媒净化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利用TiO2的光触媒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TiO2薄膜在太阳能电池衬底、建筑物墙面、工程塑料……等应用需求的增加,其制备(涂布)方法的研究受到了普遍的关注,成为材料学、化学和环境科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TiO2具有优异的光催化活性,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已获得学术界广泛的研究及产业界的普遍应用,目前研究领域已跨入污水治理、空气污染防治,许多关于自洁玻璃、工业废水处理、纺织品应用、过滤材料的研究正充斥于学界及产业界。
TiO2奈米粉体因属宽带半导体,对400nm波长以下的紫外光有极强的吸收能力,因构成TiO2原子排列方式的不同,使得TiO2有3种晶体的结构(锐钛矿、板钛矿、金红石),而不同晶体结构的奈米TiO2的光电转换和紫外线吸收能力各不相同,因此,针对特殊的开发与应用,必需严格管控热处理的全制程及半导体的涂布方法,以得到需要的TiO2奈米粉体中的晶相组成。
光催化是指TiO2等奈米材料在光的作用下,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从而促进有机物发生反应,TiO2为n型半导体,带隙能为3.2eV,相当于波长为387.5nm光子能量,TiO2受到波长小于387.5nm的紫外光照射时,电子发生跃进,从而产生电子(e)一空穴(h’)对,由于空穴(h’)具有氧化性,它将与氧化物半导体奈米粒子表面的OH反应,生成氧化性很强的-OH自由基,活泼的-OH自由基可以将许多难降解的有机物氧化为CO2和H2O等无机物,许多有机污染物还可以直接被空穴(h’)氧化,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目前市售及大部份实验室正进行的TiO2光触媒的粉体(或凝胶状),皆以接受400nm以下、带隙能为3.2eV左右的激发光源,此光谱属于紫外线能阶,而紫外线虽然有杀菌功能,对人体、物品也有不同程度的杀伤作用,一般利用紫外线(涂布TiO2)杀菌的灯具,皆强调需远离人体以免人身的伤害,而一般使用白光为光源的「TiO2光触媒灯」由于紫外线只占白光中一小段,故效果大打折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触媒净化装置,以扩展TiO2光触媒的应用层面,改善人类的家居生活。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光触媒净化装置,包括灯罩、LED灯、电路板、电池、导热板、USB充电插座和开关,电路板、电池、导热板、USB充电插座和开关安装在灯罩上,LED灯安装在灯罩中,LED灯、电路板、电池、USB充电插座和开关连接形成回路,灯罩上涂布一层锐钛矿型TiO2薄膜。
其中,所述灯罩上借助螺纹与一固定座相互扣合。
所述TiO2薄膜厚度为0.1-0.2nm。
所述固定座由座体一、座体二和座体三相连接而成,座体一与灯罩上借助螺纹扣合,座体二的顶部连接一五面散热体,LED灯安装在五面散热体上的五面上。
所述座体二内装有电路板、电池和导热板。
所述座体三内装有一开关及USB充电插座,对应充电插座还设有插座外盖。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的LED灯系以III、VI族半导体材料为发光源,经封装、集成后可制成单一波长、多波长的单色光或白光,是一极佳的TiO2光触媒能量来源。
本实用新型可利用高压控制TiO2光触媒粉体的晶相变化及奈米晶格大小,再以溶胶----凝胶法制作掺杂N、Si的TiO2透明薄膜,并直接涂布在LED圆球灯罩的外表,制作过程严控压力及温度变化,使奈米晶格的触发能量提升至可见光的范围,且能控制大量生产的程序,使合格品的反应能阶误差值大部份介于3~5nm以内,则可以搭配相同波段的LED灯,使触发反应的效率大幅提升,如此即可扩展TiO2光触媒的应用层面,大幅改善人类的家居生活,为未来的低碳世纪贡献一份心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雷光电科技(厦门)有限公司,未经首雷光电科技(厦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586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