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USB接口结构及具有该USB接口结构的电脑机箱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57819.5 | 申请日: | 2010-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775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2 |
发明(设计)人: | 孙正衡;刘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2/70 | 分类号: | H01R12/70;H01R13/02;H01R13/70;G06F1/18;G06F1/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9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usb 接口 结构 具有 电脑 机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USB接口结构及具有该USB接口结构的电脑机箱。
背景技术
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是一种应用在电脑通信领域的接口技术。由于USB接口操作简便,且能够同时用于数据传输与充电操作,所以现在很多电脑周边产品及电子产品都支持USB连接。但是,当电脑关机后,一般即停止对其USB接口供电,故此时其它电子产品无法利用该电脑的USB接口进行充电。
由于电脑内部供电装置只要有交流电压输入,不管电脑是否开机,都会输出一+5V备用(+5V Stand-by,+5VSB)电压。根据此原理,目前已出现一种利用电脑内部+5VSB为USB接口提供电源的设计,以使电脑在关机时仍可通过USB接口对电脑周边产品或者电子产品进行充电。
但是,上述设计只能使电子产品通过上述的USB接口进行充电而不能进行数据传输。在电脑开机后,仍然需要将电子产品重新连接到传统的USB接口进行数据传输。这样势必导致在电脑上同时设置传统USB接口与上述专用于在电脑关机时进行供电的USB接口,使硬件结构更加复杂。另外,当电子产品连接至传统USB接口时,电脑及电子产品的正差分信号线(D+)及负差分信号线(D-)之间会自动建立连接,这样将使得该USB接口必须同时进行数据传输与充电的工作,无法使其仅用于充电而不同时在电脑和电子产品之间建立数据传输。如此可能造成电脑及电子产品之间互相传播电脑病毒的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在电脑关机时仍可对电子产品进行充电,且在电脑开机后可由用户自行选择是否进行数据传输的USB接口结构。
另,还必要提供一种具有上述USB接口结构的电脑机箱。
一种USB接口结构,设置于包括电源供应器及主板的电脑机箱上,该USB接口结构包括USB接口,该USB接口包括接地引脚及电源引脚,该USB接口的接地引脚及电源引脚分别电性连接至该电源供应器的接地引脚及+5V备用电源电路的输出端,所述USB接口结构还包括开关,该USB接口还包括正差分信号引脚及负差分信号引脚,该USB接口的正差分信号引脚通过所述开关电性连接至所述主板的正差分信号引脚,该USB接口的负差分信号引脚电性连接至所述主板的负差分信号引脚,该开关使该USB接口的正差分信号引脚与所述主板的正差分信号引脚之间电性连接或断开。
一种电脑机箱,包括电源供应器、主板及USB接口结构,该电源供应器包括+5V备用电源电路及接地引脚,该USB接口包括接地引脚、电源引脚、正差分信号引脚及负差分信号引脚,该USB接口的接地引脚及电源引脚分别电性连接至该电源供应器的接地引脚及+5V备用电源电路的输出端,该USB接口的正差分信号引脚通过所述开关电性连接至所述主板的正差分信号引脚,该USB接口的负差分信号引脚电性连接至所述主板的负差分信号引脚,该开关可使该USB接口的正差分信号引脚与所述主板的正差分信号引脚之间电性连接或断开。
所述的USB接口结构通过将该USB接口的电源引脚VCC电性连接至所述电源供应器的+5VSB引脚,使得该USB接口结构无论在电脑是否开机的情况下都可获得+5V电压,从而对其它电子产品充电;同时,通过在USB接口接口的正差分信号引脚D+及所述主板的正差分信号引脚MAIN D+之间设置所述开关,可方便用户自行选择是否进行数据传输。
附图说明
图1为具有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的USB接口结构的电脑机
箱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机箱 100
电源供应器 10
主板 20
USB接口结构 30
USB接口 31
开关 33
接地引脚 PSU-GND、GND
正差分信号引脚 MAIN D+、D+
负差分信号引脚 MAIN D-、D-
电源引脚 VCC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的机箱100包括电源供应器10、主板20及USB接口结构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5781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消除电磁加热中心发热盲区的线圈结构
- 下一篇:新型电动升降窗户玻璃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