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空空冷交流电机通风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020557355.8 | 申请日: | 2010-10-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456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15 |
| 发明(设计)人: | 安志华;李广德;李藏雪;侯庆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K9/18 | 分类号: | H02K9/18;H02K5/20;H02K9/0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5004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空空 交流 电机 通风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空冷交流电机通风结构。
背景技术:
多年来,国内外电机制造厂家对水轮发电机、汽轮发电机通风系统的研究已趋成熟,而对交流电机通风系统的研究相对要少得多。随着交流电机在各行各业中的广泛应用和各项性能指标的提高,交流电机的通风冷却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由于交流电机的工作环境一般温度较高,电机的中心高等尺寸受到限制,电机的散热条件普遍较差,寻求优良的通风系统结构已成为交流电机设计必须解决的问题。空空冷交流电机:指使用空-空冷却器的交流电机(因冷却器而区别的电)。空空冷却器:空-空冷却器的冷却管内外流动的都是空气,相当于用冷空气冷却热空气的这种冷却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合交流电机冷却需要的通风系统结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结构实现的:电机的风路分为内风路和外风路,电机的内风路由在机座上方安装的空空冷却器,机 座上的左右端进风道,内风扇,转子轮毂,转子通风道,定子径向通风沟,定子线圈端部,机座环板通风孔等形成密闭自循环通风结构。电机的外风路由外风扇,空空冷却器的冷却管等形成。冷风由左右端进风道进入电机内部,在内风扇和转子的作用下,一路风进入转子轮毂,再在压力的驱动下流入转子通风道、冷却气体与转子线圈热交换后,这些冷却气体由转子通风道流出后,进入定子径向通风沟,与定子铁心和定子线圈进行热交换,再进入空空冷却器内进行热交换;另一路风在内风扇的作用下,流经定子线圈端部后,进入机座环板通风孔,这部分气体也与空空冷却器进行热交换,全部的气体冷却后,重新由机座上的左右端进风道进入电机内,形成密闭自循环通风方式,电机的外风路为在外风扇的作用下,冷却气体分别流入空空冷却器的冷却管内,与电机内的气体热交换后,从冷却管流出到周围环境中。本实用新型采用内风路和外风路热交换的冷却方式,空空冷却器的冷却管内的冷却介质为空气,电机内的定子径向通风沟和转子通风道是通风系统的咽喉,在气体流过这些通风道时引起的压力损失比较大,其设计是根据流体的流速要求进行结构和数量选择的。由于交流电机的结构一般比较紧凑,电机内风路中设计了内风扇来提高电机的压力,以满足电机内驱送风量的要求。考虑冷却电机内的热风和满足交流电机的工作条件,交流电机一般安装有空空冷却器来进行二次热交 换。空空冷交流电机由内风扇和转子旋转产生的压力来克服通风系统的阻力,驱送流体从转子轮毂、转子通风道、气隙、定子径向通风沟流过,冷却气体在流动过程中不断与电机的发热部件进行热交换,冷却电机的各发热部件,冷却气体由冷风变为热风,热风与空空冷却器冷却管中的冷空气热交换散去热量后,重新进入电机内。电机内的定子径向通风沟和转子通风道都比较狭窄,在通风系统中所占的压力损失比较大,对其设计要根据流体的流速进行结构和数量的不断优化和选择。由于交流电机的结构一般比较紧凑,电机内风路中设计了风扇来提高电机的压力,以满足电机内驱送风量的要求。考虑冷却电机内的热风和满足交流电机的工作条件,交流电机一般采有空空冷却器来进行二次热交换。总之,确定空空冷交流电机通风系统结构可适当降低通风损耗、优化设计,提高电机的效率和保证电机的安全稳定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空空冷交流电机通风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空空冷交流电机通风结构,电机的风路分为内风路和外风路,电机的内风路由在机座1上方安装的空空冷却器2,机座1上的左右端进风道3,内风扇4,转子轮毂6,转子通风道7,定子径向通风沟9,定子线圈11端部,机座环板通风孔 12等形成密闭自循环通风结构。电机的外风路由外风扇13,空空冷却器2的冷却管14等形成。冷风由左右端进风道3进入电机内部,在内风扇4和转子5的作用下,一路风进入转子轮毂6,再在压力的驱动下流入转子通风道7、冷却气体与转子线圈8热交换后,这些冷却气体由转子通风道7流出后,进入定子径向通风沟9,与定子铁心10和定子线圈11进行热交换,再进入空空冷却器2内进行热交换;另一路风在内风扇4的作用下,流经定子线圈11端部后,进入机座环板通风孔12,这部分气体也与空空冷却器2进行热交换,全部的气体冷却后,重新由机座上的左右端进风道3进入电机内,形成密闭自循环通风方式,电机的外风路为在外风扇13的作用下,冷却气体分别流入空空冷却器2的冷却管14内,与电机内的气体热交换后,从冷却管14流出到周围环境中。本实用新型的显著特点在于:确定了一种适合交流电机的空空冷通风系统结构,综合考虑通风系统各流道的压力损失的大小和原因,根据电机的具体需求来进行风扇的设计和流道结构的调整,提高流道水力直径和分布均匀度。适当降低通风损耗,提高电机的效率和保证电机的安全稳定运行。如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一种空空冷交流电机通风结构,电机的风路分为内风路和外风路,电机的内风路为在机座1上方安装了空空冷却器2,机座1上有左右端进风道3,冷风由左右端进风道3进入电机内部,在内风 扇4和转子5的作用下,一路风进入转子轮毂6,再在压力的驱动下流入转子通风道7、冷却气体与转子线圈8热交换后,这些冷却气体由转子通风道7流出后,进入定子径向通风沟9,与定子铁心10和定子线圈11进行热交换,再进入空空冷却器2内进行热交换;另一路风在内风扇4的作用下,流经定子线圈11端部后,进入机座环板通风孔12,这部分气体也与空空冷却器2进行热交换,全部的气体冷却后,重新由机座上的左右端进风道3进入电机内,形成密闭自循环通风方式,电机的外风路为在外风扇13的作用下,冷却气体分别流入空空冷却器2的冷却管14内,与电机内的气体热交换后,从冷却管14流出到周围环境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5735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学自习室灯光控制系统
- 下一篇:直流吊扇电机外转子总成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