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数控扭簧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556022.3 | 申请日: | 2010-10-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412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25 |
| 发明(设计)人: | 李扬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扬华 |
| 主分类号: | B21F35/00 | 分类号: | B21F35/00;B21F3/02 |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众达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51 | 代理人: | 王敏 |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五金加工设备领域,特指一种传动精度高,使用功率低的数控扭簧装置。
背景技术
扭簧机作为五金加工的辅助设备,其加工弹簧方便快捷,被广泛运用于电子行业空心线圈及五金弹簧生产中。
目前,现有的扭簧机主凸轮齿轮定位基准面不统一,工作时齿面磨损严重,噪音大,动力转向伞齿的模数大,与传动齿轮之间形成较大间隙,降低了传动精度;目前市场上数控机器绕线部分都是采取整体绕件上下方式运转,以致需要大功率的马达方能正常工作,功率的增大,以致增加了生产的成本,且容易使得马达寿命缩短;再者,现有机器大多采用悬臂式定位,此方式在生产中容易造成卷芯轴(成型轴)的定位刚性不足,造成晃动,影响产品的质量,且容易导致机器的损坏。
另,机器机头主体采取的是钢铁制作,机器的运转容易造成共振,不利于稳定生产,电控箱距离成型区域距离跨度大,不便于操作者的调试,及对机器上成型刀具的调整,多数电控箱采取弯管固定方式,也容易晃动,造成控制电路部分松动,也不美观大方。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传动精度高,使用功率小,产品质量高且稳定,外形美观,结构更适于人性化操作的一种数控扭簧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于工作台的支座一侧设置有凸轮机构,在凸轮机构相应一侧的支座上设有送线机构,该支座的前端置有扭簧机构,在扭簧机构下方的工作台上装有工作盘,所述扭簧机构的主体座的后座设置有垂直移动装置,该主体座的前座设置有成型装置,垂直移动装置与成型装置之间通过导向座相连接,该导向座的举臂长度小于其底座长度。
所述垂直移动装置的伺服马达以电机座固定于后座上,该伺服马达通过弹性联轴器与直线移动副连接端相连接,于该直线移动副上与电机座底部的相应位置安装有直线移动副固定套,该直线移动副固定套嵌接于电机座上,直线移动副连接通过定位轴承与后座和直线移动副固定套可旋转连接。
所述成型装置的轴固定套固定连接于前座上,其成型轴穿接于轴固定套中,以限位轴承定位,该成型轴连接端直径小于成型轴直径,其上连接有传动固定套,该传动固定套与成型轴之间通过传动轴承相连接,以螺母锁紧,该传动固定套两侧螺纹连接有水平螺钉。
所述成型装置的成型轴上有丝杆结构,该丝杆结构通过轴固定套上一侧的连接口与卷芯齿轮相啮合,且两者至于同一基准面上,该成型轴下端有凸缘。
所述卷芯齿轮通过中间齿轮座固定于前座上,该卷芯齿轮与通过卷芯固定套连接于中间齿轮座上的卷芯电机的驱动齿轮相啮合。
所述导向座呈阶梯形,其底座通过与主体座的后座上的定轴相应位置的通孔于定轴上滑动连接,直线移动副穿接于该底座上,导向座的举臂通过其U形卡槽卡接于水平螺钉上。
所述工作盘上置有切刀座,该切刀座置于靠近扭簧机构的相应一侧。
所述工作台后方装有箱架,该箱架向侧面延伸端设有数控箱,于数控箱一侧置有移动式手持盒。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其采取小模数传动齿轮,使得所需工作功率大大降低,保证了马达的正常工作寿命,节约了成本,在噪音、传动精度,平稳方面都可以得到很好的改善;成型轴的丝杆结构与卷芯齿轮置于同一基准面上,有利于齿面啮合更准确,运转更平稳、齿轮耐用时间长,改善了现有扭簧机传统的运动方式,独立的数控箱设计,美观大方,移动式手持盒设计,使得操作者与机器之间联系更协调,操作更为人性化。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2 是本实用新型扭簧机构的局部剖视展开图。
附图标号说明:1. 工作台;11.箱架;2. 支座; 3. 凸轮机构; 4.送线机构;5.扭簧机构;51.主体座;511.前座;512.后座;513.定轴;52.垂直移动装置;521.伺服马达;522.电机座;523.弹性联轴器;524.直线移动副;525.直线移动副固定套;526.定位轴承;53.成型装置;530.凸缘;531.轴固定套;532.成型轴;533.限位轴承;534.连接端;535.传动固定套;536.螺母;537.水平螺钉;538.丝杆结构;539.连接口;54.卷芯齿轮;55.中间齿轮座;56.卷芯固定套;57.卷芯电机;58.驱动齿轮;6.导向座;61.举臂;611.U形卡槽;62.底座;7.工作盘;71.切刀座;8.数控箱;81.移动式手持盒。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扬华,未经李扬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5602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锻造模具下模顶料器
- 下一篇:钢绞线自动定长切割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