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钢圈清渣机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555439.8 | 申请日: | 2010-09-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560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8 |
| 发明(设计)人: | 孙贤标;丁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蚌埠江淮车轮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K37/00 | 分类号: | B23K37/00;B08B9/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3301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钢圈 清渣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产汽车钢圈的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附着在钢圈总成焊接部位附近的飞溅物清除工作的汽车钢圈清渣机。
背景技术
在汽车钢圈总成焊接后的飞溅物清除长期以来是困扰汽车钢圈生产的一道非常令人头疼的工序:由于焊接部位处于钢圈内圆下部区域,焊接位置不利于采用常用的机械方法清除飞溅物,且工件本身属回转体整圆周焊接、飞溅物散布面较大,飞溅物的颗粒直径大小不一(小至0.1mm大至0.8mm),若清除的不彻底,喷涂后的工件上则明显地呈现飞溅物的残留物,严重影响产品的外观质量,流入下道工序后发现暇次再进行返工则费时费力,导致产品成本居高不下。
一直以来国内钢圈生产行业采用的方法都是人工对工件进行飞溅清理,颗粒小的用砂轮片打磨、颗粒较大的用小錾子剔除,该方法的缺点是所需人员较多、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大、车间光线环境的影响及人员长时间工作疲劳以及人员操作等因素的影响,产品外观质量时好时坏,处于不可控状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现有手工清除钢圈焊接飞溅物导致产品质量不可控制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汽车钢圈清渣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汽车钢圈清渣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底座上设有立柱,立柱上设有横梁,在立柱一侧的底座上设有气缸架,在气缸架上设有导杆座,导杆座内设有可滑动的导杆,导杆上端与工作台固定连接,气缸架上还设有升降气缸,升降气缸活塞杆与工作台配合连接,工作台上设有夹紧气缸,夹紧气缸活塞杆端部设有第一夹持块,在工作台上设有与第一夹持块相配合的第二夹持块,在工作台对应的横梁上设有一个转轴,转轴下端设有回转盘,回转盘的周边上设有清渣丝,转轴上端与电机配合连接。
所述的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可采用V型结构夹持块或者与钢圈外轮廓配合的仿形结构夹持块。
所述的驱动电机主轴可采用轴套与转轴上端配合连接,还可采用齿轮组与转轴配合连接。
所述的清渣丝可采用具有刚性和柔性材质的材料,像特制钢丝,合金钢丝等,清渣丝可通过螺栓和压紧片安装在回转盘周边,也可通过在回转盘周边设置安装孔并在安装孔侧面的回转盘上设置丝杆压紧,还可以直接将清渣丝镶嵌在回转盘的周边。
在上述的主要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以增加以下进一步完善的技术方案:
在横梁的正面上设有操控面板,在立柱中部设有PLC控制器,操控面板通过导线与PLC控制器连接,由PLC控制电机和两气缸的工作。
所述的电机设置在立柱的上部,电机主轴的端部配合连接第一带轮,在转轴的上端设有与第一带轮相对应的第二带轮,第一带轮与第二带轮通过皮带配合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清渣机结构简单可靠,利用PLC可编程控制器优化了电器控制部件,使机床的各个动做流畅自如,大大减小了机床的故障率;使以往的人工清飞溅实现了机械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大大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更主要的是使清飞溅工序的品质由原先的不可控状态实现了良性的可控范围,杜绝了人为因素影响造成的不合格品的产生。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蚌埠江淮车轮有限公司,未经蚌埠江淮车轮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5543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