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输液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55345.0 | 申请日: | 2010-10-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989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0 |
发明(设计)人: | 肖贻泰;李守英;于晓燕;徐磊;杨凤霞;管清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肖贻泰 |
主分类号: | A61M5/40 | 分类号: | A61M5/4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5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输液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静脉注射时使用的输液器。
背景技术
静脉注射过程中,空气进入静脉是一件较为危险的事情。空气进入静脉后,沿静脉首先被带到右心房,再进入右心室,随着心脏跳动,使空气与血液混合成泡沫状,并随血液循环到全身。如果空气进入肺动脉,可阻塞其分支,使血液不能进入肺内,引起严重缺氧而造成死亡。如果空气进入心脏冠状动脉,可阻塞其循环,引起严重的心功能障碍,造成死亡。
因此,静脉注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输液器滴管的状态,滴管应竖立使用,当滴管内无液体时,要及时关闭输液器,停止注射。但在一些急救或转院运输途中,很难保证滴管一直竖立,滴管一旦平放,滴管内的空气很容易进入静脉对人体造成危害。在正常平躺注射过程中,注射时间较长,病人若进入睡眠状态,并未及时停止注射完毕的输液器,也容易使空气进入静脉,对人体造成危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输液器,该输液器结构简单,使用安全可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新型输液器,包括用软管依次连接的瓶塞穿刺器、滴管、流速调节器、药液过滤器及静脉针;所述滴管内设置有能够漂浮的圆柱状管塞,管塞的下端为圆锥形;所述管塞的上方与滴管的顶部之间设有压缩弹簧,管塞的外周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一对支撑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滴管的上部设有加药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管塞由橡胶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此种新型输液器在滴管内设置了能够漂浮的管塞,滴管内有液体时,管塞在浮力的作用下,克服其上方压缩弹簧的压力上浮,滴管正常滴液。当滴管出现倾斜或者滴管内无液体时,管塞在压缩弹簧的作用下,将滴管的出口封闭,可以有效阻值空气沿软管进入人体静脉。因此,此种新型输液器使用非常安全,特别是应用于病人急救或转院运输途中,使用效果较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新型输液器滴管部位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新型输液器,包括用软管依次连接的瓶塞穿刺器、滴管1、流速调节器、药液过滤器及静脉针。所述滴管1内设置有能够漂浮的由橡胶材料制成的圆柱状管塞2,管塞2的下端为圆锥形,所述管塞2的上方与滴管1的顶部之间设有压缩弹簧3。管塞2的外周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一对支撑臂4。在滴管1的上部设有加药口5。
使用过程中,当滴管1内有液体6时,管塞2在浮力的作用下,克服其上方压缩弹簧3的压力上浮,滴管1正常滴液。当滴管1出现倾斜或者滴管内无液体时,管塞2在压缩弹簧3的作用下,将滴管1的出口封闭,可以有效阻值空气沿软管进入人体静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肖贻泰,未经肖贻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5534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