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织物转移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55218.0 | 申请日: | 2010-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241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0 |
发明(设计)人: | 颜文法;颜昭域;颜昭能 | 申请(专利权)人: | 颜文法;颜昭域;颜昭能 |
主分类号: | D05B39/00 | 分类号: | D05B39/00;D05B7/00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科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1 | 代理人: | 尹文涛 |
地址: | 中国香港青*** | 国省代码: | 中国香港;8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织物 转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织物转移装置。
【背景技术】
自动套针的套口机的技术瓶颈在于线圈的识别,因为需要套针的一行纬圈受到编织工艺的约束,所使用的原料、线圈大小可能不利于线圈织别,如何将织物从输送机构按设定的松紧度转移到套口机上就成了业界的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将织物从输送机构按设定的松紧度转移到套口机上的转移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织物转移装置,包括设置在织物输送装置前端的转移盘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移盘1包括上盖10和可相对上盖转动的圆形针盘11,所述的上盖10上设有凸轮槽101,所述的针盘11上设有多个沿所述的针盘11圆周阵列的径向槽1101,所述的径向槽1101内设有能沿所述的径向槽1101径向滑动的转移针2,所述的转移针2上设有伸入所述的凸轮槽101内并能沿凸轮槽101滑动的踵部201。
如上所述的织物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踵部201设置在所述的转移针的尾部背面。
如上所述的织物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所述的凸轮槽101由设置在所述的上盖10上的外凸轮102的内壁和设置在所述的上盖10上的内凸轮103的外壁围成。
如上所述的织物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所述的凸轮槽101包括陡直的低位尾端的第一套针区1011和平缓的高位尾端的转移套针区101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稳定地将织物从输送机构按设定的松紧度转移到套口机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采用上盖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转移针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织物转移装置,包括设置在织物输送装置前端的转移盘1,所述的转移盘1包括上盖10和可相对上盖转动的圆形针盘11,所述的上盖10上设有凸轮槽101,所述的针盘11上设有多个沿所述的针盘11圆周阵列的径向槽1101,每条所述的径向槽1101内设有能沿所述的径向槽1101径向滑动的转移针2,所述的转移针2上设有伸入所述的凸轮槽101内并能沿凸轮槽101滑动的踵部201。
所述的踵部201设置在所述的转移针的尾部背面。
所述的所述的凸轮槽101由设置在所述的上盖10上的外凸轮102的内壁和设置在所述的上盖10上的内凸轮103的外壁围成。
所述的所述的凸轮槽101包括陡直的低位尾端的第一针套区1011和平缓的高位尾端的转移套针区1012。
本实用新型可以使用适当的原料、粗幼、颜色和编识密度来编织一行用于线圈识别的纬圈以提高线圈识别的效率;同时本实用新型在套针方面的效果也比较理想。
径向槽的间距与所配套的套口机配合,当针盘转动时,转移针就会有一个往复的动作。在第一套针区,转移针会从针盘按序伸出插入刚到位的线圈中间。当针盘继续转动时,就会形成牵引力将织物由导轨连续带入转移盘。在导轨上的输送装置会根据线圈识别的结果和运算,送入适量的织物并保持在第一套针区织物中的幼线纬圈的密度与转移盘的转移针间距吻合,这样就可保持连续的套针。第一次套针后的织物会随针盘转动渐次进入第二套针区,然后准备将要套针的套针纬圈套在套针机的小针上。在第二套针区有导引板将织物由转移盘渐次推到套口机上;套口机的操作工就可将其它需缝合织物按缝合工艺套到套口机上完成缝合过程。由于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的进行适用于对眼缝合的自动套针,取代了人工对眼缝合的套针工序,所以可降低套口机操作员的技术要求,同时也提高了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颜文法;颜昭域;颜昭能,未经颜文法;颜昭域;颜昭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5521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土工织物反滤回灌井
- 下一篇:用于贴汽车出风口密封条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