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转台浮动联轴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20553633.2 | 申请日: | 2010-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272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1 |
发明(设计)人: | 林巨广;牛赵龙;崔鹏;邱峰;韩慧;柏龙驭;段仁民;肖卫东;杨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巨一自动化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3/00 | 分类号: | F16D3/00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何梅生 |
地址: | 23005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台 浮动 联轴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机驱动的回转平台上的联轴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制造业的发展,很多专机设备需要采用回转机构进行两个或多个工位的切换,如图1所示,在回转平台1回转到位时,由固定设置在机架2上的气缸3带动纵向插销5插入挡块4中,由纵向插销5和挡块4对回转平台1进行锁紧,保证回转平台在工作时定位准确。
已有技术中,回转平台1的转动是由电机通过减速机调速后,通过键连接输出进行驱动,在这一结构中,转动到位的气缸在进行插销定位时,由于受到电机停转后的阻力影响,产生过定位,往往不能准确锁紧到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转台浮动联轴器,以保证转台的准确定位。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转台浮动联轴器的结构特点是:
设置变速箱的输出轴与主动轴为键连接,小齿轮为主动轴的被动传动副,所述小齿轮与转动平台大齿轮之间为齿轮啮合传动;
在所述小齿轮与主动轴之间设置浮动联轴结构,所述浮动联轴结构是在输出轴上固套一联轴套,所述联轴套的外周有一支承台,所述小齿轮滑套在联轴套的外周,以小齿轮的底部端面上的小齿轮端面凸台支承在所述联轴套的外周支承台上;
设置所述小齿轮的底部端面上的小齿轮端面凸台与联轴套的外周支承台之间为凸台与凹槽的配合传动结构;所述传动结构中的凹槽的弧长大于配合在凹槽中的凸台的弧长,形成相互配合的凸台与凹槽间的传动间隙。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体现在: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浮动联轴结构形成传动间隙,使得回转平台由电机停转的粗定位转为精定位,在挡块与插销的定位过程中,有一定的卸载空间,前后互不干涉,从而达到准确定位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已有技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传动副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联轴套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小齿轮的底部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传动间隙示意图。
图中标号:1回转平台、2机架、3气缸、4挡块、5插销、6小齿轮、6a小齿轮端面凸台、7主动轴、8大齿轮、9变速箱、10联轴套、10a支承台、11传动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2、图3,设置变速箱9的输出轴与主动轴7为键连接,小齿轮6为主动轴7的被动传动副,小齿轮6与转动平台大齿轮8之间为齿轮啮合传动;
图3、图4所示,在小齿轮6与主动轴7之间设置浮动联轴结构,该浮动联轴结构是在输出轴7上固套一联轴套10,联轴套10的外周有一支承台10a,小齿轮6滑套在联轴套10的外周,以小齿轮6的底部端面上的小齿轮端面凸台6a支承在联轴套10的外周支承台10a上;
如图5、图6所示,设置小齿轮6的底部端面上的小齿轮端面凸台6a与联轴套10的外周支承台10a之间为凸台与凹槽的配合传动结构;传动结构中的凹槽的弧长大于配合在凹槽中的凸台的弧长,以此形成相互配合的凸台与凹槽间的传动间隙11。
本实用新型中由于浮动联轴套及其上传动间隙的设置,在挡块4与插销5的定位过程中,有一定的卸载空间,使得插销与挡块之间前后不存在干涉,从而达到准确定位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巨一自动化装备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巨一自动化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5363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