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床用定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553386.6 | 申请日: | 2010-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998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0 |
发明(设计)人: | 陈海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梅山冶金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3/00 | 分类号: | B23Q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1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床 定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床工装夹具,尤其涉及一种车床用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车削加工是机械加工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切削加工方法,车削加工中绝大多数工件都要进行长度的加工,俗称“平总长”。由于车床都有主轴孔且孔径较大,在“平总长”时工件在轴向方向上无法定位,主要依靠试切和反复测量来保证工件长度,因此,需要多次停启机床,工件重复装卸、找正、测量,消耗辅助时间较多,造成生产效率不高还增加劳动强度;加工外径80毫米以上且厚度小于30毫米的大垫片时,需在卡盘卡爪上车削一台阶,因而损坏了卡爪;在轴类等工件强力车削时工件极易往车床床头箱方向移动,卡盘卡爪在夹紧力作用下被挤压受损,导致后续装夹质量下降进而影响产品质量;数控车床的车削加工由于通过数字程序加工,没有定位基准更是无法进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床用定位装置,解决了机床车削加工中工件不能重复精确定位的问题,保证了数控车床较方便地实现多工序连续加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车床用定位装置,包括锥套、外六角螺杆以及内六角螺杆,所述外六角螺杆旋入锥套内且其螺头与锥套右端面持平,大六角螺帽旋入外六角螺杆伸出锥套的部分并紧固外六角螺杆,锥套固定于车床上的锥孔内;小六角螺帽旋入所述内六角螺杆上,内六角螺杆旋入外六角螺杆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1、与原有技术比较,解决了机床车削加工中工件不能重复精确定位的问题,保证了数控车床较方便地实现多工序连续加工,在普通车床上批量生产时也能使加工出的工件长度一致,质量稳定,加工出的工件两端面平行度也能达到很高的精度;2、与原来依靠试切和反复测量来保证工件长度的加工方法比较,由于有了同一个固定的定位基准,工件“平总长”时量准第一件后的后续加工,在普通车床上只需固定车床大拖板或看好拖板上同一刻度移动中拖板车削即可,无需多次停启机床,工件重复装卸、找正、测量,不仅劳动强度有所降低,且提高生产效率40%以上;在数控车床上只需给出该对刀点的Z轴坐标便能进行后续加工;3、车削薄垫片时无需在卡盘卡爪上车削一台阶;强力车削轴类等工件时,可防止工件往车床床头箱方向移动,避免卡盘卡爪被挤压受损,减少机具消耗,同时也由于可采用强力车削提高了生产效率;4、本实用新型中的螺母与螺杆连接采用细牙螺纹连接,自锁性好,长度调节简单方便,装置使用寿命长,能应用于普通车床和数控车床。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床用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床用定位装置加工较大工件的示意图。
图中:
1、锥套;2、外六角螺杆;3、内六角螺杆;4、大六角螺帽;5、小六角螺帽;6、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车床用定位装置,包括锥套1、外六角螺杆2以及内六角螺杆3,外六角螺杆2旋入锥套1内且其螺头与锥套1右端面持平,大六角螺帽4旋入外六角螺杆2伸出锥套1的部分并紧固外六角螺杆2,锥套1固定于车床上的锥孔内;小六角螺帽5旋入所述内六角螺杆3上,内六角螺杆3旋入外六角螺杆2内。根据加工需要确定内六角螺杆3右端面位置后,把小六角螺帽5向外六角螺杆2方向旋入紧固内六角螺杆3,加工时将工件已加工好一端靠平内六角螺杆3右端面,用试切法量准第一件,将刀具对好第一件符合尺寸要求的工件端面,在普通车床上只需固定车床大拖板或看好拖板上同一刻度移动中拖板车削即可,在数控车床上只需给出该对刀点的Z轴坐标便能进行后续多工序连续加工。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车床用定位装置加工大工件时,大六角螺帽4旋入所述外六角螺杆2上,外六角螺杆2旋入锥套1内且不伸至锥套1外,所述内六角螺杆3旋入外六角螺杆2内。根据加工需要确定外六角螺杆2右端面位置后把大六角螺帽4向锥套1方向旋去紧固外六角螺杆2,加工时将工件靠平外六角螺杆2右端面进行后续加工。加工更大工件时,将垫片6套入外六角螺杆2外止口上,用内六角螺杆3旋入外六角螺杆2中紧固垫片6,并使内六角螺杆3的右端面低于垫片6的右端面,确定位置实施同上“加工较大工件”,加工时所靠平面为垫片6右端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梅山冶金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梅山冶金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5338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共模线圈的改良结构
- 下一篇:侧面开口式车架焊接翻转工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