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折叠式臂架结构及具有该折叠式臂架结构的混凝土泵车有效
申请号: | 201020553281.0 | 申请日: | 2010-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246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0 |
发明(设计)人: | 韩润录;韩术亭;谭碧峰;旷永瑞;李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02 | 分类号: | E04G2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桑传标;王凤桐 |
地址: | 10220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折叠式 结构 具有 混凝土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领域,具体的,涉及折叠式臂架结构及具有该折叠式臂架结构的混凝土泵车。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臂架通常分为折叠式和伸缩式两种,其中,折叠式臂架以其工作范围广、作业空间大的特点被工程机械(如混凝土泵车、起重机、高空作业车等)广泛采用。
目前,在折叠式臂架的设计中,油缸的控制阀均采用集中布置的控制阀组的设计方式。如图1所示的传统的折叠式臂架结构的示意图,该传统的折叠式臂架结构包括控制阀组4’、油管3’、多个油缸2’和多个节臂1’,其中,所述多个节臂1’中每相邻两个节臂相互铰接,所述控制阀组4’由多个独立的控制阀集成,布置在远离油缸2’的位置并分别通过所述油管3’与所述油缸2’相连。通过油管3’来控制油缸2’伸缩,实现节臂与节臂之间的相对运动,从而实现相邻两个节臂的折叠或者展开的功能。
其中,每个油缸2’的油管都要经过前几节臂,这样就导致了油管3’的总长度过长、臂架的负重过大。不仅如此,连接控制阀组4’与油缸2’的油管3’由于需要随臂架转动而设计为软管与硬管交替连接的结构,依照如图1所示的传统的设计方式会造成连接软管与硬管的接头过多,从而造成漏油的故障点增多。此外,在臂架运动的过程中也容易造成软管和软管之间的缠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折叠式臂架结构,该臂架结构能够通过改变控制阀的位置来使油管的布置方式发生变化,从而使油管的数目减少,布管方式变的更简洁。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具有该折叠式臂架结构的混凝土泵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折叠式臂架结构,该折叠式臂架结构包括液压源、主管、多个控制阀、多条支管、多个油缸和多个节臂,其中,所述多个节臂中每相邻两个节臂相互铰接,所述多个控制阀分别通过所述主管与所述液压源相连,并通过所述各支管与所述油缸相连以控制所述油缸伸缩,从而控制所述相邻两个节臂相互折叠或者展开,其中,所述控制阀安装在所述节臂上。
另外,所述多个控制阀可以设置为并联连接到主管。
优选地,所述油缸的缸筒与所述相邻两个节臂中的第一节臂铰接,活塞杆通过连杆与所述相邻两个节臂中的第二节臂铰接,所述控制阀安装在所述第一节臂上。除此之外,控制阀安装在所述第一节臂的前几个节臂中任意一节个臂上这种设计方式也是可行的。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控制阀在每个油缸附近的节臂上布置,与传统的油缸控制阀组的布置结构相比,主管路的数量大大降低了,从而缩短了油管的总长度,降低了臂架的负重和布管难度。此外,伴随着主管数量的锐减,软管与硬管之间的接头数量也大大减少,这样就减少了管路漏油的故障点,使布置更合理可靠。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凝土泵车,具有折叠式臂架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传统的折叠式臂架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折叠式臂架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局部俯视放大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折叠式臂架结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节臂 11:第一节臂 12:第二节臂
2,2’:油缸 21:缸筒 22:活塞杆
3’:油管 31:主管 32:支管
4:控制阀 4’:控制阀组
5:连杆 6:液压源
具体实施方式
基于现有的折叠式臂架结构,本实用新型进行了优化设计,其核心在于控制阀与节臂的相对位置发生了改变,从而使有关的油管的布置方式发生变化,达到使油管的数目减少,布管方式变的更简洁的目的。
不失一般性,下面以混凝土泵车为例结合说明书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方式。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折叠式臂架结构的示意图,图3是图2的局部俯视放大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532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预应力钢绞线的穿料装置
- 下一篇:一种农牧业设备单向扭矩限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