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井分层测试防喷堵头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552974.8 | 申请日: | 2010-09-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945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13 |
| 发明(设计)人: | 刘冰;刘华峰;陈哲;刘华伟;张红霞;刘景田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油区环境污染治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主分类号: | E21B33/12 | 分类号: | E21B33/12;E21B47/00;E21B49/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57091***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水井 分层 测试 防喷堵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田水井分层测试压井防喷装置。
背景技术
在油田水井分层测试中,现正常使用的测试密封堵头由简单的死堵和中间的橡胶垫组成,密封原理是靠上部压紧螺杆实现的,虽然该堵头结构简单,但是使用寿命短,同时还存在当压紧螺杆拧得过紧时.测试仪器下入不顺畅,当拧得过松时.井口漏失量太大,这样严重的影响了测试精度,也不利于工人的工作和环保。也有的采用了较复杂的防喷堵头,但这些压井防喷装置结构复杂,造价成本较高,维护困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研制了一种水井分层测试防喷堵头,它具有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的特点,而且在工作时处于很好密封状态,大大提高了测试精度,有利于工人的工作和环保。本实用新型包含了小压帽1、盘根压紧接头2、大压帽4、盘根6、支架圈7、主体9,小压帽1的中间设有中心孔1-1,盘根压紧接头2设有终端腔体12,盘根压紧接头2的下端设有中心孔2-1,盘根6的中间设有盘根中间孔8,小压帽1的下部外螺纹与盘根压紧接头2上部的内螺纹连接,盘根压紧接头2的下部外螺纹与大压帽4上部的内螺纹连接,大压帽4的下部内螺纹与主体9上部的外螺纹连接.主体9的内部设有数个盘根6和支架7,盘根6和支架圈7自下而上间隔排列。实际使用中,由于试井钢丝从盘根6的中心孔8穿过时,必然存在小的环形空隙,井下的高压水流会从下而上逐一经过空隙再进入支架圈7内部的空腔11,由于多个主腔11减少了水流的压力,由此向上压力越来越小,到达终端腔体12时水的压力已变得很小,从而解决了注入水大量外溢的问题,有益于工人工作和环保,克服了盘根使仪器下入困难与密封之间的矛盾。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使用寿命长、维护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具体实施方式由小压帽1、盘根压紧接头2、太压帽4、盘根6、支架圈7、主体9组成,小压帽1的中间设有中心孔1-1,盘根压紧接头2设有终端腔体12,盘根压紧接头2的下端设有中心孔2-1,盘根6的中间设有盘根中心孔8,小压帽1的下部外螺纹与盘根压紧接头2上部的内螺纹连接,盘根压紧接头2的下部外螺纹与大压帽4上部的内螺纹连接,大压帽4的下部内螺纹与主体9上部的外螺纹连接,主体9的内部设有数个盘根6和支架圈7,盘根6和支架圈7自下而上间隔排列。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具体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的不同点在于它增加了一个导流体3,导流体3的左端外螺纹与盘根压紧接头2的孔2-2的内螺纹连接。增加一个导流体3,可以使得从腔体11内上来的水流到终端腔体12内时压力仍然较大时,压力和水可以由盘根压紧接头2的孔2-2导出到导流体3中,避免了对工人工作的影响和对环境的污染。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具体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的不同点在于它又增加了一个扶正体10,扶正体10上端的外螺纹与主体9下端的内螺纹连接。扶正体10上端的外螺纹与主体9下端的内螺纹连接。扶正体10的作用在于将堵头与仪器之间进行扶正,避免了钢丝打弯与变形。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具体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的不同点在于它又增加了数个o形密封圈5,o形密封圈5固定在每个钢体盘根6的外缘处。o形密封圈5使得钢体盘根6与主体9内腔壁达到密封状态,取得更好的测量和密封效果。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油区环境污染治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未经山东省油区环境污染治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5297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景观水体藻类吸收装置
- 下一篇:一种人工构造湿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