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螺纹注塑模具的涡轮杆旋转自动脱模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52487.1 | 申请日: | 2010-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723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2 |
发明(设计)人: | 李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州市黄岩西诺模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40 | 分类号: | B29C45/40;B29L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802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纹 注塑 模具 涡轮 旋转 自动 脱模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螺纹注塑模具的涡轮杆旋转自动脱模机构,属于塑料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制造具有内螺纹的直通管件等塑料件的注塑模具脱模时,由于内螺纹的存在,如果直接把螺纹芯子抽出进行强脱,那么很容易破坏塑料件的内螺纹结构,目前常用的脱模方法是为螺纹芯子配置一油马达,油马达带动螺纹芯子沿塑料件的内螺纹旋转脱出,实现脱模。但这种脱模方式仍存在缺点:为螺纹芯子配置油马达,一是使注塑模具结构更复杂,且提高了模具成本,同时提高了塑料件生产成本;二是抽芯必须在注塑模具开模后才能进行,塑料件生产周期长、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开模的同时进行抽芯,生产周期短、效率高的内螺纹注塑模具的涡轮杆旋转自动脱模机构。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内螺纹注塑模具的涡轮杆旋转自动脱模机构,包括动模和定模,动模和定模之间形成模腔,动模上通过轴承安装螺纹芯子,螺纹芯子上制有外螺纹,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芯子上端的中心制有螺纹孔,所述定模上固定涡轮杆,涡轮杆的来福线与螺纹孔相配合。
本技术方案利用了涡轮杆来福线倾斜度大的特点,在螺纹芯子上端的中心制有螺纹孔,在定模上固定涡轮杆,涡轮杆的来福线与螺纹孔相配合,其实质将现有技术中带动螺纹芯子转动的油马达替换成涡轮杆,结构更简单,生产成本降低。当注塑模具开模时,动模及螺纹芯子向下移动,而定模和涡轮杆静止不动,在涡轮杆的来福线和螺纹芯子的螺纹孔的相互作用下,螺纹芯子发生旋转,并在旋转过程中从塑料件中抽出,实现脱模,因此本机构的脱模与开模同步进行,缩短了生产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螺纹芯子和涡轮杆的配合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涡轮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塑料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4所示,内螺纹注塑模具的涡轮杆旋转自动脱模机构,包括动模1和定模2,动模1和定模2之间形成模腔,模腔内有塑料件5,动模1上通过轴承6安装螺纹芯子3,螺纹芯子3上制有外螺纹31,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芯子3上端的中心制有螺纹孔,所述定模2上固定涡轮杆4,涡轮杆4的来福线41与螺纹孔相配合。本技术方案利用了涡轮杆4来福线41倾斜度大的特点,在螺纹芯子3上端的中心制有螺纹孔,在定模2上固定涡轮杆4,涡轮杆4的来福线41与螺纹孔相配合,其实质将现有技术中带动螺纹芯子3转动的油马达替换成涡轮杆4,结构更简单,生产成本降低。当注塑模具开模时,动模1及螺纹芯子3向下移动,而定模2和涡轮杆4静止不动,在涡轮杆4的来福线41和螺纹芯子3的螺纹孔的相互作用下,螺纹芯子3发生旋转,并在旋转过程中从塑料件5中抽出,实现脱模,因此本机构的脱模与开模同步进行,缩短了生产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
上述技术方案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构思的基础上所做出的简单等效替换后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州市黄岩西诺模具有限公司,未经台州市黄岩西诺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5248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层叠聚酯膜及防反射膜
- 下一篇:一种无线资源控制连接重配置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