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铣床上的针棒抱夹具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51230.4 | 申请日: | 2010-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332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8 |
发明(设计)人: | 蒋根良;蒋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瑞铭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3/06 | 分类号: | B23Q3/06;B23Q7/00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甬致专利代理事务所 33228 | 代理人: | 李迎春 |
地址: | 315171 浙江省宁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铣床 针棒抱 夹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夹具技术领域,具体讲是一种铣床上的针棒抱夹具。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目前缝纫机上的针棒抱包括针抱棒本体,所述针抱棒本体的头部101设有横向通孔102,所述通孔102的一端设有开口槽103,所述针抱棒本体的尾部为一圆杆104。目前通孔和开口槽均分开加工,首先加工通孔,接着对通孔的一端进行倒角,再在通孔的另一端铣开口槽,最后对开口槽的槽口进行倒角。以上这些加工均采用各自的夹具分别装夹,这样模具制作成本高;而且每道工序均需要不同的工人进行操作,零件的品质不够稳定,同时增加了流转过程,使加工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模具制作成本低,使零件的品质稳定、加工效率高的铣床上的针棒抱夹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铣床上的针棒抱夹具,它包括底板、底座、能定位并夹紧针棒抱的夹紧装置、能将加工完的针抱棒顶出的顶出装置,所述底座固定在底板上,所述夹紧装置固定在底板上,所述顶出装置均固定在底座上。
所述夹紧装置包括支架、杠杆、第一气缸、支撑块、限位块,所述支架和第一气缸均固定在底板上,所述杠杆的支点铰接在支架的上端,所述杠杆的一端与设在下方的第一气缸的活塞杆相抵或分离配合,所述杠杆的另一端设有螺栓,所述螺栓的头部端面与支撑块的顶面之间形成能夹住紧针棒抱头部的间距,所述限位块固定在底座上,所述限位块设有供针棒抱圆杆插入的通孔。
所述顶出装置包括能将针棒抱的圆杆从限位块的通孔顶出的的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固定在底座上,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与限位块的通孔在同一轴线上。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由于通过限位块的通孔定位住针棒抱圆杆,再用螺栓的头部端面与支撑块的顶面两者作用夹住紧针棒抱头部,从而对针抱棒进行定位和夹紧,这样一次夹紧后就可以钻孔及倒角、铣开口槽及倒角四个工序,节省了各自的夹具,使模具制作成本降低,而且每到工序均需要一个工人进行操作,零件的品质能够稳定,且无需流转,加工效率;装夹时,通过第一气缸的伸缩来装夹针抱棒,加工完后,通过第二气缸来顶出针抱棒,这样也使加工效率高。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针棒抱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铣床上的针棒抱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01、针抱棒本体的头部,102、通孔,103、开口槽,104、圆杆。
1、底板,2、底座,3、支架,4、杠杆,5、第一气缸,6、支撑块,7、限位块,7.1、通孔,8、螺栓,9、第二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铣床上的针棒抱夹具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2本实用新型的铣床上的针棒抱夹具,它包括底板1、底座2、能定位并夹紧针棒抱的夹紧装置、能将加工完的针抱棒顶出的顶出装置,所述底座2固定在底板1上,所述夹紧装置也固定在底板1上,所述顶出装置固定在底座2上。
所述夹紧装置包括支架3、杠杆4、第一气缸5、支撑块6、限位块7,所述支架3和第一气缸5均固定在底板1上,所述支撑块6固定在底座2上,由于底座2固定在底板1上,所以该支撑块6还可以直接固定在底板1上。所述杠杆4的一端设有压杆8,所述压杆8的下端面与支撑块5的顶面之间形成能容置针棒抱头部的间距,所述杠杆4的支点铰接在支架3的上端,所述杠杆4的另一端与设在下方的第一气缸5的活塞杆相抵或分离配合,该杠杆4的两边重量不一致,杠杆4位于第一气缸5的一边的重量大于位于压杆8的一边,这样第一气缸5的活塞杆未顶到杠杆4时,杠杠4的另一端能向上摆动。所述限位块7固定在底座2上,所述限位块7设有供针棒抱圆杆插入并与针棒抱圆杆间隙配合的通孔7.1。所述压杆8为一螺栓,该螺栓的螺杆与杠杆4的一端螺接。插入后,针棒抱圆杆与通孔7.1间隙配合,以达到定位的作用。
所述顶出装置包括能将针棒抱的圆杆从限位块7的通孔7.1顶出的的第二气缸9,所述第二气缸9固定在底座2上,所述第二气缸9的活塞杆与限位块7的通孔7.1在同一轴线上,第二气缸9的活塞杆伸出时,能将通孔7.1内的针棒抱的圆杆向前顶出。
装夹时,先将针抱棒的圆杆插入到限位块7的通孔7.1内,然后启动第一气缸5,活塞杆向上伸出,推动杠杆4的一端向上,从而使杠杆4另一端的螺栓8向下摆动而夹紧针抱棒的头部;接着加工针抱棒;等加工完后,第一气缸5的活塞杆收缩,杠杆4在自重作用下反向转动,使螺栓8向上摆动,最后第二气缸9的活塞杆伸出,顶出针抱棒,这样整个过程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瑞铭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宁波瑞铭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5123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结直肠癌生物标志物
- 下一篇:在厌氧发酵中控制电导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