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金属尾矿自然沉降分级处理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020551020.5 | 申请日: | 2010-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235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1 |
发明(设计)人: | 高文玉;郭朝选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文玉;郭朝选 |
主分类号: | B03B5/28 | 分类号: | B03B5/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43800***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 尾矿 自然 沉降 分级 处理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金属尾矿自然沉降分级处理设备,属于尾矿处理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每年尾矿排放达6亿吨,目前,国内主要采用上游法进行处理,也就是采用尾矿库的方式处理尾矿。尾矿库是矿山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但同时尾矿库的存在对当地居民的生存环境和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威胁。修造尾矿库需要占用大面积土地、存在决堤溃坝的重大安全隐患、破坏生态环境,对用户而言尾矿库的修造和运行费用昂贵。现在国家引导和鼓励社会大力开发尾矿干排新技术和尾矿的二次开发,国内已有部分尾矿干排处理设备,目前尾矿脱水设备主要使用旋流器和浓密池组合对粗细颗粒进行分级处理,但其一次性投资大、能耗大、处理量低且尾矿含水量高,对细颗粒占50%以上的尾矿更是不适用,另外,由于尾矿对旋流器的磨损严重,需定期更换,所以维护费用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处理量大且可有效进行粗细分级的金属尾矿自然沉降分级处理设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金属尾矿自然沉降分级处理设备,包括粗颗粒处理仓和细颗粒处理仓,粗颗粒处理仓和细颗粒处理仓均为漏斗状,四周由支柱支撑,所述粗颗粒处理仓的上部设置有第一溢流口,粗颗粒处理仓通过第一溢流口和细颗粒处理仓连通;
所述细颗粒处理仓的上部设置有第二溢流口,第二溢流口的高度低于第一溢流口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金属尾矿自然沉降分级处理设备与现有设备相比所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1、实现了尾矿污水的废水回用,本实用新型处理后的滤液能够达到工业用水标准,可循环利用,节约了水资源,解决了尾矿污水对周围环境和地下水的污染问题。
2、处理量大,可解决日尾矿量>2000t的尾矿粗细分级问题,也解决了细颗粒>50%的尾矿粗细分级难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金属尾矿自然沉降分级处理设备的结构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中1为粗颗粒处理仓、2为细颗粒处理仓、3为支柱、4为第一溢流口、5为第二溢流口、6为尾矿入口。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金属尾矿自然沉降分级处理设备,包括粗颗粒处理仓1和细颗粒处理仓2,粗颗粒处理仓1和细颗粒处理仓2均为漏斗状,四周由支柱3支撑,所述粗颗粒处理仓1的上部设置有第一溢流口4,粗颗粒处理仓1通过第一溢流口4和细颗粒处理仓2连通;
所述细颗粒处理仓2的上部设置有第二溢流口5,第二溢流口5的高度低于第一溢流口4的高度。
工作过程:
先将尾矿浆液由尾矿入口6注入粗颗粒处理仓1,尾矿入口6设置在粗颗粒处理仓1远离第一溢流口4的一端,由于粗颗粒自重大,细颗粒自重小,所以粗颗粒自然沉降到底部,细颗粒悬浮在粗颗粒上方,当尾矿浆液的液面到达第一溢流口4时,上层的细颗粒浆液便通过第一溢流口4流入细颗粒处理仓2中,在细颗粒处理仓中加入絮凝剂,使细颗粒抱团沉降,则细颗粒处理仓2中下层为抱团沉降的细颗粒,上层为清水,当液面到达第二溢流口5时,上层的清水便经第二溢流口5流出,流出的清水达到了工业用水标准,经收集后可循环利用。本金属尾矿自然沉降分级处理设备便解决了尾矿粗细颗粒分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设计,如:一、根据尾矿量确定所需本实用新型的套数,各套设备独立工作,提高了系统稳定性,减少了故障率,降低了企业成本;二、根据粗细颗粒所占比例确定一套处理设备中所需粗颗粒处理仓1和细颗粒处理仓2的个数,解决了尾矿量大或细颗粒占比大于50%的尾矿干排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文玉;郭朝选,未经高文玉;郭朝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5102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螺旋选矿机
- 下一篇:不定型耐火材料搅拌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