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启动机的单向器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548617.4 | 申请日: | 2010-09-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865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06 |
| 发明(设计)人: | 石勇;王进丁;王正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昌辉(上海)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2N11/00 | 分类号: | F02N11/00;F02N15/02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百瑞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40 | 代理人: | 杨大庆 |
| 地址: | 201814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启动 单向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起动机,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启动机的单向器。
背景技术
单向器是启动机的关键部件之一,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启动机性能。
单向器有几种结构形式,比较常见的单向器结构主要由驱动齿轮、盖板、铁壳、单向器滑轮外座圈、滚柱、弹簧组成。
单向器的工作过程:发动机启动时,开始驱动齿轮与飞轮啮合相对静止,电枢轴经传动导管带动单向器滑轮外座圈旋转,在驱动齿轮尾部的摩擦力和弹簧张力作用下,使滚柱位于楔形腔室较窄的一端,将单向器滑轮外座圈和驱动齿轮尾部卡紧成一体,驱动齿轮随电枢轴一起转动并带动飞轮旋转,使发动机启动。
发动机启动后,飞轮齿环带动驱动齿轮高速旋转且比电枢轴转速高的多,驱动齿轮尾部的摩擦力带动滚柱克服弹簧张力,使滚柱向楔形腔室较宽的一端,于是滚柱将在驱动齿轮尾部与单向器滑轮外座圈间滑动,发动机动力不能传给电枢轴,起到分离作用,电枢轴只按自己的转速空转,避免电枢超速飞车的危险。
但是,目前市场经常有反映单向器打滑问题。这是由于国内很多单向器制造厂家的工艺水平和制造精度不高,按照原装机型的单向器尺寸制造的单向器质量不稳定,常有单向器打滑现象,影响客户的正常使用。原装滚柱长度尺寸为17mm。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启动机单向器。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单向器打滑现象,影响客户的正常使用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其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启动机的单向器,包括与传动导管一体的单向器滑轮外座圈,驱动齿轮尾部伸入到所述的单向器滑轮外座圈中,在所述的单向器滑轮外座圈内侧适配驱动齿轮尾部接触面处设置有楔形腔室;在所述的楔形腔室内窄的一端设置有滚柱,另一端设置弹簧,所述的弹簧的压向所述的滚柱;在所述的楔形腔室外侧设置盖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单向器滑轮外座圈外侧包裹铁壳卡紧盖板;所述的滚柱的长度是18.5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中,针对单向器打滑问题,我们在原有的基础上作一些改进。在整机装配和使用不产生干涉的前提下,通过适当同步加长单向器滑轮外座圈、滚柱、驱动齿轮尾部和铁壳的长度1.5mm,以增加滚柱与单向器滑轮外座圈和驱动齿轮尾部的工作接触线长度,从而有效增大驱动力矩,避免单向器打滑,保证工作的可靠性,保证用户正常使用。虽然增加了少许原材料成本,但提高了单向器使用寿命,可以大大降低售后成本。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单向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截面图。
图中:1.驱动齿轮,2.驱动齿轮尾部,3.盖板,4.铁壳,5.单向器滑轮外座圈,6.传动导管,7.滚柱,8.弹簧,9、楔形腔室。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一种启动机的单向器,包括与传动导管6一体的单向器滑轮外座圈5,驱动齿轮尾部2伸入到单向器滑轮外座圈5中,在单向器滑轮外座圈5上,单向器滑轮外座圈5内侧适配驱动齿轮尾部2外侧接触面处设置有楔形腔室9,在楔形腔室9内插入有滚柱7,滚柱7由弹簧8挤压,使滚柱7在楔形腔室9内向较窄的一端运动,在楔形腔室9外侧设置盖板3,在单向器滑轮外座圈5和盖板3包裹铁壳4,所述的滚柱轴向长度为18.5mm。本实施例产品装配步骤如下:
1、将驱动齿轮尾部2插入到与传动导管6一体的单向器滑轮外座圈5中;
2、在楔形腔室9插入滚柱7,放入弹簧8,在弹簧8的弹力作用下,滚柱7挤压到楔形腔室9中较窄的一端;
3、在楔形腔室9外盖上盖板3,盖板3将滚柱7和弹簧8挡在楔形腔室内;
4、在楔形腔室9和盖板3外包裹铁壳4。使在楔形腔室9内的滚柱7有足够的工作接触线长度。
本实施例的单向器的工作过程如下:
1、发动机启动时,开始驱动齿轮1与飞轮啮合相对静止,启动电机的电枢轴经传动导管6带动单向器滑轮外座圈5旋转,在驱动齿轮尾部2的摩擦力和弹簧8张力作用下,使滚柱7位于楔形腔室9较窄的一端,将单向器滑轮外座圈5和驱动齿轮尾部2卡紧成一体,驱动齿轮1随启动电机的电枢轴一起转动并带动飞轮旋转,使发动机启动。
2、发动机启动以后,飞轮齿环带动驱动齿轮1高速旋转,且比启动电机电枢轴转速高的多,驱动齿轮尾部2的摩擦力带动滚柱7克服弹簧8张力,使滚柱7向楔形腔室9较宽的一端,于是滚柱7将在驱动齿轮尾部2与单向器滑轮外座圈5间滑摩,发动机动力不能传给启动电机的电枢轴。实现能量单向传递。
本实施例中,在整机装配和使用不产生干涉的前提下,通过适当同步加长单向器滑轮外座圈、滚柱、驱动齿轮尾部及铁壳的长度,以增加滚柱与单向器滑轮外座圈和驱动齿轮尾部的工作接触线长度,滚柱与单向器滑轮外座圈和驱动齿轮尾部为线接触,长度增加到18.5mm,接触线长度也增加到18.5mm从而有效增大驱动力矩,避免单向器打滑,保证工作的可靠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昌辉(上海)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昌辉(上海)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4861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