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烟烟灰杯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48034.1 | 申请日: | 2010-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138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04 |
发明(设计)人: | 杨马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马杰 |
主分类号: | A24F19/02 | 分类号: | A24F19/02;A24F19/10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 33213 | 代理人: | 吴秉中 |
地址: | 31451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烟 烟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烟灰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烟烟灰杯。
背景技术
现在市场上销售的普通烟灰缸,仅有的特点是:盛放烟蒂、烟灰及支架燃烟。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他们对环保的重视程度明显上升,居家环境质量要求越来越注重。而居家环境中很主要的一点:居室内空气质量。烟草燃烧时释放的烟雾中含有3800多种已知的化学物质,绝大部分对人体有害,其中包括一氧化碳、尼古丁等生物碱、胺类、腈类、醉类、酚类、烷烃、醛类、氮氧化物,多环芳烃、杂环族化合物、羟基化合物、重金属元素、有机农药等,范围很广,它们有多种生物学作用,对人体造成各种危害。 香烟烟雾为室内空气最主要的污染源之一,卫生部履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领导小组办公室2007年5月3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是世界上烟民最多的国家,有3.5亿人喜好享受吞云吐雾的感觉,并因此制造了5.4亿被动吸烟者,其中15岁以下儿童有1.8亿。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大约有7亿儿童呼吸的空气遭受二手烟雾污染,这种情况在家庭环境中尤甚。我国参与的“全球青少年烟草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在家中和公共场所受二手烟危害的比例分别为43.9%和55.8%。我国每年死于被动吸烟的人数超过10万,每一个凋零的生命就是一条拒绝被动吸烟的重要理由。绝大多数情况下,吸烟者将烟蒂扔进普通烟灰缸时,不会将未燃尽的烟蒂熄灭。实验表明:没有风且温度适宜的情况下一支普通香烟的燃烧时间约为13分钟,香烟被丢弃时可燃部分约为整烟身长度的五分之一,因此被扔弃的烟蒂仍然能燃烧2分钟左右,飘升的烟雾极大程度地污染了室内空气。另外普通烟灰缸的敞开缸口很大,烟蒂上剩余燃烟的烟雾会袅袅飘升,烟灰很容易随风飞扬,影响室内卫生,但是缸口过小会使扔烟蒂时极不方便。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提供一种无烟烟灰杯的技术方案,该烟灰杯可盛放烟蒂、烟灰与支架燃烟,还可以熄灭燃烧的烟头,吸收杯内烟头飘出的烟雾,防止烟灰飞扬。
所述的一种无烟烟灰杯,包括杯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杯身的杯口上连接设置漏斗状杯口套,所述的漏斗状杯口套包括与杯身连接的杯口套外沿及与杯口套外沿一体成型的漏斗体,所述的杯口套外沿上连接设置可活动的杯盖。
所述的一种无烟烟灰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漏斗状杯口套与杯身螺纹连接,漏斗状杯口套的漏斗体底部尖口端上设置弧形烟蒂口,漏斗体上部设置架烟口。
所述的一种无烟烟灰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漏斗状杯口套的杯口套外沿内侧通过设置的粘贴条连接设置具有吸烟功能的竹炭颗粒包环。
所述的一种无烟烟灰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漏斗状杯口套的杯口套外沿上沿与杯盖外沿的连接处设置密封垫圈。
所述的一种无烟烟灰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杯盖上通过设置的簧片式转动轴杆与设置在杯身上的杯环柄连接。
所述的簧片式转动轴杆包括销轴连接的上轴和下轴,所述的上轴的销连接端端头呈棱柱形,上轴和下轴之间还设置弹簧片,所述的上轴与杯盖固定连接,所述的下轴与杯环柄连接。
上述的一种无烟烟灰杯,结构紧凑,设计合理,在杯身上设置由杯口套外沿和漏斗体构成的漏斗状杯口套,具有多种功能。漏斗体上部设置架烟口,可支架燃烟;底部尖口端上设置弧形烟蒂口,既不影响烟蒂的穿越,又能极大程度减小漏斗纵向面上尖口端投影面积,并且将烟蒂内藏,美观环保;杯口套外沿设置竹炭颗粒包环,助于吸收烟雾。该无烟烟灰杯结构简单,外形美观,生产成本低,且功能多,适合大规模推广利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漏斗状杯口套的俯视图;
图3为簧片式转动轴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上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杯身;2-漏斗状杯口套;2a-漏斗体;2b-杯口套外沿;3-杯盖;4-杯盖顶帽;5-架烟口;6-密封垫圈;7-粘贴条;8-上轴;9-弹簧片;10-下轴;11-竹炭颗粒包环;12-杯环柄;13-水液;14-烟蒂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马杰,未经杨马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4803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交捻色纺弹力竹节纱的生产方法
- 下一篇:铝合金电泳木纹型材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