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加热炉用炉膛窥视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547459.0 | 申请日: | 2010-09-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195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04 |
| 发明(设计)人: | 徐少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南方(武汉)威仕工业炉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7D21/02 | 分类号: | F27D21/02 |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唐万荣 |
| 地址: | 430223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加热炉 炉膛 窥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炉设备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安装在加热炉炉墙上用于观察加热炉炉膛工况的炉膛窥视装置。
背景技术
加热炉用炉膛窥视装置安装在加热炉炉墙钢结构上,多采用钢框架底座、带翻盖上下开闭的结构,或采用钢管焊接底座、旋转盖板垂直方向转动开闭的结构。钢框架底座或钢管焊接底座采用螺栓连接或焊接方式固定在炉墙钢结构上。这些结构形式的炉膛窥视装置在使用中存在下面的问题:
1)由于炉墙保温材料与炉墙钢板之间不可避免的存在间隙,当加热炉处于正常的高温工作状态时,由于炉膛压力为正压,炉膛的高温热气体会通过窥视孔外冒,在受到窥视装置盖板的阻挡后,高温热气体会串入到炉墙保温材料与炉墙钢板之间的间隙内,造成炉墙钢板受炉膛的高温气体烘烤后钢板油漆变色、脱落及钢板鼓翘变形,直至产生严重变形、窥视装置四周冒火并最终被烧坏,影响炉况和炉区工作环境;
2)由于盖板关闭不严或盖板与窥视孔底座间存在缝隙,在炉膛压力处于正压时窥视孔口会出现冒火情况,使窥视装置盖板被烤变形、烧坏;
3)由于没有安装遮热玻璃,当观察者靠近窥视孔观察时,炉膛内的高温辐射和外冒的高温气流会造成观察者被灼伤。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炉墙耐火浇注料密封结合、结构简单实用的加热炉用炉膛窥视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方案为:一种加热炉用炉膛窥视装置,包括有窥视孔座,所述窥视孔座由钢结构焊接的外筒、设置在外筒内且末端伸出的耐火浇注料内衬、窥视孔组成,外筒与炉墙钢板连接,窥视孔座穿过炉墙保温材料和端部外露的耐火浇注料内衬后与炉墙耐火浇注料紧密结合,窥视孔从外至内贯穿窥视孔座;窥视孔座留在炉墙钢板外的观察端连接有固定板,固定板上端通过紧固件从内至外依次安装有活动遮热板、遮热玻璃安装座,其中活动遮热板带有手柄可手动转动开闭观察孔,遮热玻璃安装座由紧固件压紧不能转动,遮热玻璃安装座安设有通过窥视孔观察加热炉炉内工况的遮热玻璃。
所述窥视孔座的浇注料内衬内设置有从外至内渐扩的锥形孔,锥形孔平滑延伸并贯穿通过与窥视孔座紧密结合的炉墙耐火浇注料。
所述固定板安装在窥视孔座观察端时带有一定的右上左下倾斜角度,使安装在固定板上的活动遮热板及遮热玻璃安装板形成同样的倾斜角。
所述遮热玻璃安装座上设有压紧钢圈,压紧钢圈通过螺钉将遮热玻璃压固在遮热玻璃安装座上。
所述固定板上连接有用于定位活动遮热板遮闭窥视孔时的定位挡块。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在于:1)窥视孔座内衬的耐火浇注料和炉墙耐火浇注料结合密封,防止炉膛高温气体串入到窥视孔座四周的炉体钢板与炉墙保温材料间的间隙内造成炉体钢板受高温烘烤油漆变色、脱落及钢板变形;2)窥视孔座观察端的固定板带有一定的右上左下倾斜角度,安装在固定板上的遮热板可贴紧固定板以一定的倾斜角度自由转动,因此活动遮热板能自动复位遮闭并且压紧窥视孔,当无观察者转动时,活动遮热板自动复位遮闭观察口,保护遮热玻璃不会长期处于炉内高温的烘烤;3)本装置带有遮热玻璃,可使观察者在通过本装置观察炉膛不受炉内高温辐射和高温气流的灼伤;4)本装置结构简单,制造、安装简便,无需维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在安装在加热炉上应用的示意图;
图中:1-窥视孔座,2-固定板,3-活动遮热板,4-手柄,5-遮热玻璃安装座,6-遮热玻璃,7-压紧钢圈,8-紧固件,9-定位挡块,10-炉墙钢板,11-炉墙保温材料,12-炉墙耐火浇注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参见图1至图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南方(武汉)威仕工业炉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南方(武汉)威仕工业炉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4745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