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斜顶直顶碰母模保护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46211.2 | 申请日: | 2010-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245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1 |
发明(设计)人: | 华建波;黄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兴信元精密模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B29C45/84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33 | 代理人: | 宋缨;孙健 |
地址: | 314031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斜顶直顶碰母模 保护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领域,特别是一种斜顶直顶碰母模保护结构。
背景技术
在塑胶制品的成型过程中斜顶直顶碰母模保护结构有很多种,像常用的强行复位机构,直接复位杆碰母模部分,行程开关先行复位等。在批量生产的过程中,用这些传统的保护装置机构,我们经常会看到直顶部分或斜顶部分有越来越严重的毛边,母模被撞死等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斜顶直顶碰母模保护结构,此种保护机构可以在生产过种中保护直顶或是斜顶与母模碰撞时带来的损伤,提高模具寿命,减少长期生产而产生的飞边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斜顶直顶碰母模保护结构,包括母模部分、公模部分、顶出部分、保护部分;所述母模部分相对应的置于公模部分上方;所述顶出部分在公模部分侧,包括直顶杆、固定在直顶杆上端的直顶块、上顶针板、下顶针板,所述直顶块和产品边缘接触并位于其侧下方,所述直顶杆穿过上顶针板固定在下顶针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部分包括复位杆和置于它下方的弹性物,所述保护部分在公模部分侧,位于顶出部分相对的产品另一侧,所述复位杆穿过上顶针板,与下顶针板表面接触,下顶针板上,复位杆下方开有孔,所述弹性物置于该孔内,所述弹性物自然状态下的长度大于孔的高度。
所述弹性物为弹簧或优力胶。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可以在生产过种中保护直顶或是斜顶与母模碰撞时带来的损伤,提高模具寿命,减少长期生产而产生的飞边等问题。而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稳定,加工组装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模具合模状态下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图2是模具开模状态下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如图1、2所示,一种斜顶直顶碰母模保护结构,包括母模部分、公模部分、顶出部分、保护部分;所述母模部分1相对应的置于公模部分4上方;所述顶出部分在公模侧,包括直顶杆3、固定在直顶杆上端的直顶块2、上顶针板5、下顶针板6,所述直顶块2和产品9边缘接触并位于其侧下方,所述直顶杆3穿过上顶针板5固定在下顶针板6上,所述保护部分包括复位杆8和置于它下方的弹性物7,所述保护部分在公模部分4侧,位于产品9另一侧,与顶出部分相对,所述复位杆8穿过上顶针板5,与下顶针板上表面接触,在下顶针板上,复位杆下方开有孔,所述弹性物7置于该孔内,所述弹性物7自然状态下的长度大于孔的高度。
所述弹性物7为弹簧或优力胶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运动过程如下:
注塑过程中,保护部分的弹性物7处于预压状态,产品9成型后,模具开模,公模部分4部分被打开,保护部分的弹性物7压力释放,因此复位杆8向上运动,到达保护限位距离,此时公模部分4完全打开,由顶出部分顶出产品;模具合模时,由于有下方的弹性物7支撑,复位杆8复位慢于顶出部分,这样顶出部分就不会直接碰母模部分1,对顶出部分和母模部分1都起到保护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兴信元精密模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嘉兴信元精密模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4621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上排式沼渣沼液破碎抽排机
- 下一篇:一种感光元件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