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连续式秸秆发酵饲料制备机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546089.9 | 申请日: | 2010-09-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479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31 |
| 发明(设计)人: | 朱明;崔宗均;师建芳;赵玉强;刘清;邵广;谢奇珍;何晓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A23N17/00 | 分类号: | A23N17/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12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续 秸秆 发酵饲料 制备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续式秸秆发酵饲草制备机,特别是一种将对主要农作物秸秆丝(段)加入分解菌后,进行连续式梯度发酵、并具备搅拌和输送功能的饲料制备机,属于生物饲料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秸秆资源十分丰富,小麦秸、稻草和玉米秆为三大主要农作物秸秆。据统计,全国年产农作物秸秆7亿吨左右,其数量相当于北方草原打草量的50多倍,目前我国秸秆利用率约为33%,其中大部分未加处理。
主要农作物秸秆是潜在的最大的动物饲料资源,其富含纤维素、木质素、半纤维素等非淀粉类大分子物质,作为粗饲料营养价值极低、难以被动物消化吸收、可利用养分少、适口性差,必须对其进行加工处理。处理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和微生物发酵法。经过物理法和化学法处理的秸秆,其适口性和营养价值都大大改善,但仍不能为单胃动物所利用。秸秆只有经过微生物发酵,通过微生物代谢产生的特殊酶的降解作用,将其纤维素、木质素、半纤维素等大分子物质分解为低分子的单糖或低聚糖,才能提高营养价值,提高利用率、采食率、采食速度,增强口感性和采食量。
目前国内外缺乏对秸秆进行连续式分解、发酵的秸秆饲料制备机,常规的秸秆饲料机主要有:①青贮饲料加工机械,仅加工新鲜玉米杆、利用范围有限;②压缩饲料制备机械,即秸秆压块机、颗粒饲料机,如【02280610.5】秸秆颗粒饲料膨化机、【200720103094.0】一种双电机双压轮秸秆压块机,营养价值和适口性改善有限。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连续式秸秆发酵饲草制备机,可对加入适量分解菌的秸秆丝(段),实现连续式(间歇连续式)发酵、搅拌、输送,并能根据工艺要求对机内物料进行加热、保温或通风。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连续式秸秆发酵饲草制备机,由两侧的端板1、入料口2、上盖板3、U型板4、主轴5、出料口6、排气扇7、清液口8、梯度隔板9、保温板10和电机11构成;两侧的端板1、U型板4、上盖板3和主轴5构成一个发酵室A,由2~4个梯度隔板9将发酵室隔成3~5个发酵仓B,在发酵仓B内完成物料的发酵,各个发酵仓中的物料发酵程度不同,因此形成发酵梯度。
所述的主轴5上安装有按螺旋式排列四种结构不同的桨叶,分别是杆式桨叶5-1、叶片式桨叶5-2、弯板式桨叶5-3和折板式桨叶5-4;在发酵仓内,沿物料移动方向上的最后一块桨叶应为折板式桨叶5-4,其折弯段紧贴着梯度隔板9、且折弯方向为桨叶自水平旋转向上时,折弯段向上。主轴5带动桨叶沿旋转方向C旋转,物料在桨叶的旋转下搅拌、前进,并从一个发酵仓输送至另一个发酵仓。
所述的出料口6设置在U型板4末端、物料斜向上出料方向切线位置处,其侧壁上装由插板,调整出料口开度以控制出料量;出料口下板略低于主轴中心,形成一个较小的出料范围D,保证物料沿切线方向出料。
所述的梯度隔板9一般为2~4块,每块隔板由两部分组成,上部为活动调整板,下部为固定板;调整上部活动调整板的上下可调整各个发酵仓的存料量。
所述的侧板1上根据发酵工艺对氧气的需求设置若干个排气扇7,调整发酵室A内的氧气量,进行厌氧或耗氧发酵。
所述的保温板10为可调温的电加热板,粘在U型板4外侧,保证发酵室A内的温度。电机11通过传动部件与主轴5联接,为调速电机,使发酵仓内的搅拌、输送速度可调。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将加入适量分解菌的秸秆丝(段)自入料口喂入,通过一定温度、一定时间的发酵、搅拌、输送,制成适口性好、消化率高且营养改善的动物饲料。
2、该设备在秸秆厌氧、耗氧过程中实现了半纤维素的分解,可实现着菌后秸秆丝(段)的连续式或间歇连续式的自动化作业,生产效率高,操作简易、成本低,特别适合秸秆资源丰富的乡镇企业、个人、大中小型养殖场、农场使用。
3、可促进秸秆资源的高效利用,变废为宝,增加了社会效益和企业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附图1的I向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梯度隔板9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主轴5上各种桨叶的结构示意图。
图1至图3中,1.端板;2.入料口;3.上盖板;4.U型板;5.主轴;6.出料口;7.排气扇;8.清液口;9.梯度隔板;10.保温板;11.电机。
A.发酵室;B.发酵仓;C.旋转方向;D.出料范围。
图4中,5-1.杆式桨叶;5-2.叶片式桨叶;5-3.弯板式桨叶;5-4.折板式桨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未经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4608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