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射频识别技术应用门禁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020546051.1 | 申请日: | 2010-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831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04 |
发明(设计)人: | 吴为;王建峰;姚丽萍;徐宏博;施定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新三联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G06K7/10 |
代理公司: | 杭州赛科专利代理事务所 33230 | 代理人: | 陈辉 |
地址: | 3111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射频 识别 技术 应用 门禁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门禁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射频识别技术应用门禁系统。
背景技术
自上世纪90年代起,我国印刷电路板制造业快速发展且成效显著,已成为支撑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从整个行业上来看,印刷电路板制造业为电子信息产业提供一系列电子元器件支撑体等中间产品,是整个产业发展的基础,在整个电子信息产业链中处于原材料工业和装配工业之间,属于高增值率环节。但是,目前我国的印刷电路板行业在整个产业链中的地位和作用并非如此,除了企业本身的生产技术原因之外,企业的人员管理、生产线监控、以及物流管理方面的落后也是造成此种状况的主要因素。
企业的工作人员缺乏智能化、安全化、以及信息化的管理,无法杜绝人员随意进出,有效保障单位或部门的内部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射频识别技术应用门禁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射频识别技术应用门禁系统由发卡机、门禁控制器、阅读器、电锁、电脑和通讯附件组成,电脑通过通讯附件分别连接发卡机、门禁控制器、阅读器、门禁控制器电锁。
门禁系统:
1)门禁控制器PF8210:相当于一个专用的小型电脑,处理所有读卡器上传信 号并决定是否控制电锁进行开门动作,存储感应卡权限和刷卡记录,与电脑主机通信进行数据交互。多个门禁控制器可以通过RS485总线连成网络。PF8210技术参数:
容量:存储20000张卡片资料,保存20000条开门记录
体积:长181mm、宽153mm、高32mm
通讯方式:整个网络采用485总线连接方式,距离1200米以内,与电脑连接需配上通信转接器RS485-RS232,传输协议采用轮询方式。
信号输出/入:支持4个读卡头+4个出门按钮、4个锁控输出点以及4个门状态输入;在此基础上通过加扩充卡可另外增加8个开关量输入和8个继电器输出。
继电器输出:1A 30VDC或0.5A 125VAC
系统网络:每个网络可连接256台控制主机,由一台电脑管理。
工作环境:温度/0℃-55℃、功率/6W、电压/7-12VDC、电流/500mA。
2)高频读卡器PRR8151:配合多通道控制器使用的读卡器设备,可以识别出处于感应范围内(5-10cm)的高频卡,并将卡号传给门禁控制器。
高频读卡器技术参数:
只读高频(13.56MHz)卡;
配合控制器控制门锁开关信号;
读卡距离:小于10cm;
电源要求:9~12VDC;
3)高频发卡器PRR8031:用于电子标签读写操作的高性能高频桌面读写器。
内置感应天线,适合于需对ISO15693标准的13.56MHZ高频电子标签进行数据读写操作;
具有的防冲撞功能,可同时检测多张电子标签;
4)高频人员(白)卡PRI1050:13.56MHzRFID电子标签,通过授权用于工作人员开启相应级别的门禁系统。
具有2K内存空间,可反复擦写10万次;
安全性高,无法复制和伪造;
非接触方式工作,所以使用寿命几乎是无限;
5)电锁及开关按钮:电锁安装在受控的门户上,接受门禁控制器或开关按钮的信号进行开关操作。门禁系统中应用:
电磁锁:一般用于防火门,靠通电后产生的电磁力相互吸附作用闭门,有150公斤力、250公斤力、500公斤力等类型。
6)通讯附件:
包括RS232/485信号转换器和通讯连接线,用于将多台门禁控制器与控制电脑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系统将高频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技术)应用到门禁管理之中,实现对不同出入人员进行管理。具体来说,在指定的门口安装单(双)向阅读器,通过发卡中心预先向相应人员发放相应等级的RFID门禁卡,开启指定权限的门禁,彻底杜绝外来人员随意进出,有效保障单位或部门的内部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射频识别技术应用门禁系统由发卡机、门禁控制器、阅读器、电锁、电脑和通讯附件组成,电脑通过通讯附件分别连接发卡机、门禁控制器、阅读器、门禁控制器电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新三联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新三联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4605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贴片天线的信号发射手镯
- 下一篇:一种ITO过桥电容式触摸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