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干电池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45866.8 | 申请日: | 2010-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969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13 |
发明(设计)人: | 吴添羽;陈宣羽;杨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6/06 | 分类号: | H01M6/06;H01M2/30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林君勇 |
地址: | 31002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干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干电池,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干电池的外形结构。
背景技术
我们日常所用的普通干电池,电池的正极金属突起部分处于正极中心位置,负极均为导电体。当正极与负极连接形成回路时,电池就开始消耗自身储藏的电能。因此,电池长时间放置在电器的电池盒中如果不将其取出,会加速干电池的耗电。若要防止电池在电器非工作时间电能的浪费,则必须将电池从电器的电池盒中取出,待下次使用时再装回电池盒。但是需要频繁地把电池取出装入又很不方便。人们往往为寻求方便就把干电池直接放置在电器的电池盒中置之不理,造成了能源的浪费。
中国专利公开号: CN1052575,公开日1991年06月26日,发明创造的名称为改良干电池,该申请案公开了一种改良干电池,采用绝缘防潮壳膜分别封闭干电池的一极至两极而成,杜绝两极通过空气放电,可以减少干电池的储存损耗,延长干电池的寿命,其不足之处是没有解决干电池在电器在电池盒内非工作性耗费电能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电池非工作性耗费,必须从电池盒中取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需从电池盒中取出就可避免非工作性耗费的新型干电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属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新型干电池,包括正极、负极、柱体,所述正极的部分金属突起,且为圆柱形,所述正极的金属突起部分偏离至柱体中心线的一侧,电池负极一侧是导电体,另一侧是绝缘体。本实用新型负极的导电体部分与正极金属突起部分在柱体的同一侧。当一节干电池的正极金属突起与另一节干电池负极(电池底板)的导电体连接形成回路时,达到正常的放电工作状态;当一节干电池的正极金属突起与另一节干电池负极(电池底板)的绝缘体连接时,达到断电的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的电池负极导电体部分为半圆形。只要将电池的负极垫片弹簧偏至垫片中心的一侧,半圆的形状有利于用户能轻松地将一节电池的正极金属部分与另一节电池负极的导电体部分或绝缘体部分对接,达到相应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转动电池柱体实现电池断电的效果,免去将电池从电器电池盒中取出才可避免电池非工作性耗费的麻烦,具有操作简便快捷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负极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在图1图2中,一种新型干电池,包括正极1、负极、柱体,所述正极的部分金属突起,且为圆柱形,所述正极的金属突起部分偏离至柱体中心线的一侧,电池负极一侧是导电体3,另一侧是绝缘体2。电池负极导电体部分为半圆形。只要将电池的负极垫片弹簧偏至垫片中心的一侧,半圆的形状有利于用户能轻松地将一节电池的正极金属部分与另一节电池负极的导电体部分或绝缘体部分对接,达到相应的目的。
当使用电器时,一节电池的正极金属突起与另一节电池负极连接时,便可拥有两种状态:导电或者不导电。使电池的正极金属突起与另一节电池的负极的导电体相连接,电池在电路中形成回路,电池处于正常放电的工作状态。当要结束电池的工作状态时,转动电池的柱体,电池的正极金属突起与另一节电池的负极的绝缘体相连接时,电池在电路中没有形成回路,电池结束放电的工作状态,这样就实现了断电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4586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锅炉除盐系统中的除碳装置
- 下一篇:压缩气源净化器的溢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