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止阀座和阀瓣的密封面损伤的配合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020545573.X | 申请日: | 2010-09-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364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8 |
| 发明(设计)人: | 陈雪峰;刘玉;陈荣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夏阀门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K25/00 | 分类号: | F16K25/00 |
| 代理公司: | 泰和泰律师事务所 51219 | 代理人: | 吴姗 |
| 地址: | 64300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防止 密封 损伤 配合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阀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控制阀。
背景技术
控制阀广泛应用于对介质单向流动的控制领域,其包括阀座和与阀座配合作用对介质单向流动控制的阀瓣。由于介质中难免会夹带颗粒状杂质,因此在控制阀关闭的过程中,尤其是在阀瓣与阀座接触的瞬间,这些杂质很容易积集在阀座与阀瓣的密封面之间,从而压伤甚至损坏该密封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防止阀座和阀瓣的密封面损伤的配合结构,该配合结构能够有效防止介质中的杂质积集在阀座和阀瓣的密封面之间。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防止阀座和阀瓣的密封面损伤的配合结构,该密封面以下的阀瓣为导向段,以上为配合段,该配合结构包括在阀座的密封面上端设置的外堰结构,所述导向段与阀座之间的间隙从下至上逐渐减小,且大于0.5mm;所述配合段与外堰结构之间的间隙不超过0.5mm。
所述外堰结构为堆焊在所述阀座的密封面上端的高硬度耐冲刷合金外围堰,该高硬度耐冲刷合金也可采用其他耐磨材料。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有效防止阀座和阀瓣的密封面损伤的配合结构,该密封面以下的阀瓣为导向段,以上为配合段,该配合结构包括在阀座的密封面上端设置的外堰结构,所述导向段与阀座的间隙从下至上逐渐减小,因此,进入阀座与阀瓣密封面杂质的直径始终小于阀瓣与阀座之间能通过杂质的直径,保证了能进入阀瓣与阀座之间的杂质肯定能顺利通过阀座与阀瓣的密封面,从而在阀门在关闭的过程中杂质不会积集在阀座与阀瓣的密封面之间而对该密封面造成损伤,其结构简单,利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防止阀座和阀瓣的密封面损伤的配合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当阀门关闭到行程的12%~5%时配合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中,当阀门关闭到行程的4%时配合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中,当阀门关闭到行程的2%至完全关闭时配合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限定在以下实施例中。
如图1~图4所示,一种防止阀座和阀瓣的密封面损伤的配合结构,该密封面以下的阀瓣1为导向段1-1,以上为配合段1-2,该配合结构包括在阀座2的密封面上端设置的外堰结构3,所述导向段1-1与阀座2之间的间隙从下至上逐渐减小,且大于0.5mm;所述配合段1-2与外堰结构3之间的间隙不超过0.5mm;所述导向段1-1在进入所述外堰结构3的范围之前,所述阀瓣1与阀座2之间下方的间隙大于上方的间隙。
参见图2,当阀门关闭到行程的12%~5%时,阀座2和阀瓣1的密封面之间能通过的颗粒状杂质最大直径为Φ2.3mm,此时所述阀瓣1与阀座2之间能通过的颗粒状杂质最大直径为Φ2.4mm,因此直径大于Φ2.4mm的杂质不会积集在阀座2和阀瓣1的密封面之间。
参见图3,当阀门关闭到行程的4%时,所述导向段1-1已经进入所述外堰结构3的范围之内,阀座2和阀瓣1的密封面之间能通过的颗粒状杂质最大直径为Φ0.5mm,此时所述阀瓣1与阀座2之间能通过的颗粒状杂质最大直径为Φ2.1mm,因此直径大于Φ2.1mm的杂质不会积集在阀座2和阀瓣1的密封面之间。
参见图4,当阀门关闭到行程的2%至完全关闭时,阀座2和阀瓣1的密封面之间能通过的颗粒状杂质最大直径为Φ0.5mm,此时所述阀瓣1与阀座2之间能通过的颗粒状杂质最大直径仍为Φ2.1mm,故大颗粒杂质不会积集在阀座2和阀瓣1的密封面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夏阀门有限公司,未经华夏阀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4557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