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干扰车用电子标签有效
申请号: | 201020545426.2 | 申请日: | 2010-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202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04 |
发明(设计)人: | 徐基仁;蓝光维;刘光渝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兴同达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19/077 | 分类号: | G06K19/077 |
代理公司: | 成都立信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51100 | 代理人: | 濮家蔚 |
地址: | 610018***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干扰 用电 标签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标签,特别是可具有防干扰功能的车用电子标签。
背景技术
RFID(无线射频识别)电子标签,具有远距离和无线读写及方便修改更新所有记录信息的功能,且易于携带存放,并且有防水、防潮、防摔等优点,在机动车和交通管理上已被广泛使用。但在实际使用中由于一般都是将电子标签安装在汽车挡风玻璃内侧,当有人体或其它导电性材料、物体靠近或遮掩该电子标签时,都会使对电子标签进行识别和读写的微波信号产生干扰,甚至会严重影响电子标签的正常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的干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干扰的车用电子标签,能够提高电子标签在有干扰时的读写能力。
防干扰车用电子标签,在基片单元上设有晶元和与之连接的微带电路,该微带电路通过联通结构还电连接一个遮覆范围不小于微带电路的金属屏蔽结构层。试验结果显示,通过与原有微带电路联通的该屏蔽结构层能够降低微波的散射强度,增强正面反射能力,使其与晶元能实现对微波信号有最强的读写强度的最佳匹配效果,从而保证当人体或其它物体靠近时能够正常读写。
上述结构中,所说该屏蔽结构层可以为一个附加微带电路的形式。其材料和/或敷设方式可采用现有电子标签中微带电路的同样形式。
此外,所述的屏蔽结构层也可以采用为网状结构。或者,
该屏蔽结构也可以为致密结构层或其它可以产生同样屏蔽作用和效果的适当方式。
试验显示,上述的屏蔽结构层以采用铜或银等良导电体结构层为佳。
在上述结构基础上,所说电子标签中的该基片单元,可以由最简单的单张绝缘材料基片构成,所说的该屏蔽结构层与微带电路则分别设在该基片相背的两侧平面上。所说的绝缘材料可以为常用的PVC、ABS等。
此外,上述电子标签中的基片单元还可以由至少两张平面相对且由绝缘介质间隔定位 设置的绝缘材料基片构成,所述的屏蔽结构层与微带电路分别设于基片单元中不同的平面位置处。所说的绝缘介质同样可以为PVC、ABS等绝缘材料或空气。在由多个基片构成的基片单元中,各基片的外形尺寸或材料可以相同或不同。各个基片的材料、厚度或尺寸大小都没有特别限制。
在上述由至少两张平面相对的所说基片构成的基片单元中,最简单的一种方式是将所述的微带电路设置在基片单元中的一个外侧面上,该屏蔽结构层设置在基片单元的另一个外侧面上。
在由多个基片构成的基片单元时,各个基片之间可以采用固联结构或非固联结构。固联结构可以是以粘合,铆接等方式使各基片通过绝缘介质贴合而成为一整体;非固联结构可以是在卡盒/架的安装槽中使基片相对定位并以所说的绝缘介质相间隔组合为一整体,或基片间隔绝缘介质后贴合并塑封成为一个整体。
上述在微带电路和各屏蔽层实现电连接的联通结构,可以为常用的连接线、背银外敷或钻孔灌银等方式中的一种,也可以为其它适当的电连接联通形式。此外,其相互联通的具体形式,也可以根据需要采用为在电路结构中常用的串联、并联或串/并联混合等不同形式。
实验结果显示,本实用新型防干扰车用电子标签中,通过联通结构可以使微带电路和屏蔽结构层形成为一整体天线的两极,可以适当改变微波信号传输方向,减少微波能量散射,阻挡干扰源对标签的影响,增加正面微波反射能力,并使其与晶圆能实现更佳的相互匹配,增强电子标签读写效果,从而能有效防止或减弱电子标签在使用时因人体或其它导电性材料、物体靠近或遮掩时对标签读写性能所产生的影响,达到防止近物干扰的效果。除保证在无近物干扰状态下电子标签的正常使用外,还能在有近物干扰时有效的使用电子标签,满足了电子标签的功能要求,效果明显。
以下结合由附图所示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再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实用新型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思想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的各种替换或变更,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防干扰车用电子标签的一种单片式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防干扰车用电子标签的一种多片式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兴同达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兴同达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4542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长寿命汽油机油组合物
- 下一篇:一种商品真伪辨别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