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输电线路铁塔的高桩基础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020543684.7 | 申请日: | 2010-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940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13 |
发明(设计)人: | 章东鸿;李敏生;何天胜;金晓华;黄炳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2D27/42 | 分类号: | E02D27/42;E02D27/12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赵磊;曾旻辉 |
地址: | 5106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输电 线路 铁塔 桩基础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电线路铁塔的基础安装结构,尤其是涉及高桩基础结构。
背景技术
输电线路铁塔的钢筋混凝土基础安装结构露出地面的高度是由地形地貌决定的。在一些特殊的地形地貌下,要求基础安装结构露出地面的高度较大,这时就很有可能要用到高桩基础结构,即指基础结构中的桩向土面之外外露延伸一定高度的基础安装结构。现有技术中,高桩基础结构通常采用如图1中所示的高桩承台结构。由于输电线路的铁塔通常具有四个塔脚1,每个塔脚1均由一个高桩承台基础结构支撑,其中每一个承台基础结构都包括若干外露出地面2并向上延伸的桩3,在一定高度时浇制设置连接各桩3的承台4,铁塔的塔脚1便设置在该承台上。
由于铁塔的基础结构除承受竖向力外,还会承受一定的比例的水平力,当桩外露于地面的高度较大时,此水平力将在桩上产生较大的弯矩作用。采用现有的高桩承台基础,其外露的桩为圆柱形,截面抵抗矩小,不利于对抗铁塔较大水平力在较高承台上产生的大作用弯矩,需要加大状的截面或者增加桩的数量,造成工程量加大,同时对于基础移位和混凝土裂缝的控制也较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截面抵抗矩大、工程量和造价成本小的输电线路铁塔的高桩基础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输电线路铁塔的高桩基础结构,它由若干高桩结构组件组成,其中每个高桩结构组件包括第一基桩、第二基桩和用于连接塔脚的第三基桩,以及连梁、第二剪力墙和第三剪力墙,其中连梁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基桩和第二基桩,第一剪力墙两端分别连接第二基桩和第三基桩,第二剪力墙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基桩和第三基桩。
高桩结构组件包括三个基桩,基桩之间通过两个剪力墙与多道连梁分别连接成一体,改善了基桩的受力性能,提高了整个组件的截面抵抗矩,基桩的尺寸相应减小,减少了工程量和造价成本,此外还可以有效提高基础的耐久性性能,有效控制基础移位和混凝土裂缝。
所述第三基桩位于铁腿位置而另外两桩远离铁塔中心,更有利于提高水平方向上的抗弯矩能力。
所述高于所述第一基桩和第二基桩矮于第三基桩,有利于节省材料量,增强基础的美观程度。
所述高桩结构组件中还设有水平支撑板,起到加强结构、增强剪力墙稳定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有效提高了基础的截面抵抗矩,改善了高桩基础的受力性能,对于露高较大的高桩基础可以大幅度降低工程量和工程造价,提高基础结构的耐久性性能,抗击偶然载荷的能力也得以提升。
附图说明
附图1为现有技术中高桩基础结构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图;
1、塔脚,2、地面,3、桩,4、承台,5、第一基桩,6、第二基桩,7、第三基桩,8、连梁,9、第一剪力墙,10、第二剪力墙,11、水平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参阅图2-3,为一种输电线路铁塔的高桩基础结构,它由若干高桩结构组件组成,其中每个高桩结构组件包括第一基桩5、第二基桩6和用于连接塔脚1的第三基桩7,以及连梁8、第一剪力墙9和第二剪力墙10,其中连梁8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基桩5和第二基桩6,第一剪力墙9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二基桩6和第三基桩7,第二剪力墙10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基桩5和第三基桩6。
参阅图3,本实施例中,塔脚1为4个,四个第三基桩7分别位于更靠近铁塔中心的塔脚位置上,且第三基桩7高于第一基桩5和第二基桩6。三个基桩均为圆柱形桩,且每隔六米,设置一个与连梁8连接成一体的水平支撑板11,通过混凝土钢筋结构梁板将基桩和剪力墙连接。
连梁可以根据基础高度设置两道或者多道,水平支撑板也可以与连梁连接成一体。
本实施例与同样高度的高桩承台结构相比,通过设置剪力墙和连梁,可以将基桩的数量由四桩减为三桩,每个基桩的直径由1.6米降为1.3米,此外取消了承台的结构,减少施工难度,基础混凝土量减少50%,基础钢用量也降低45%,整体工程造价可以减少40%左右,此外,还可以提高抗冲击等偶然荷载的性能。
上列详细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之一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案的专利范围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未经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4368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温度测量电子模块
- 下一篇:可在线校对的温度电流转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