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传输零点叠层带通滤波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20542218.7 | 申请日: | 2010-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458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25 |
发明(设计)人: | 梁启新;赖定权;张杰;蓝建伟;张立智;朱圆圆;付迎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麦捷微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P1/203 | 分类号: | H01P1/203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千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8 | 代理人: | 胡坚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输 零点 带通滤波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带通滤波器,尤其涉及采用低温陶瓷共烧技术(即LowTemperature Co-fired Ceramic,简称LTCC)设计和制造的双传输零点叠层带通滤波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移动通信产品的市场需求大增,使得无线通信的发展更为迅速。在众多无线通信标准中,最引人注目的是IEEE 802.11无线局域网(WLAN)协议。该协议制定于1997年,其不仅提供无线通信上许多前所未有的功能,而且提供可令各种不同品牌的无线通信产品得以相互沟通的解决方案。该协议的制定无疑为无线通信发展开启了一座新的里程碑。IEEE 802.11b/g为当前较常用的标准,其工作频率为2.45GHz。
同时,带通滤波器是移动通信产品中不可或缺的元件。性能好的带通滤波器具有通带内低插损,通带外高抑制的特点,通带与截止频率的跳变应当尽可能陡峭。在IEEE 802.11b/g产品的射频模块中,部分组件在邻近通带(2.45GHz)的两侧,仍具有产生或接收不必要信号(噪声)的能力。此噪声容易对通信产品产生许多负面的影响。对产品的外部会产生电磁干扰,对产品的内部则会造成接收/发射的信号质量不佳,产品的性能因此大受影响。
此外,随着通信系统的快速发展,射频器件越来越向小型化,高性能,低成本,集成多层电路的方向发展。现有技术中的带通滤波器的体积较大,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日益追求小型化的需求。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提到的现有技术中的现有技术中射频器件体型较大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双传输零点叠层带通滤波器,产生两个传输零点以有效抑制通带外的噪声,且具有较小的体积。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传输零点叠层带通滤波器,滤波器包括基体、设置在基体外的两个输入输出端口、接地端口和设置在基体内的电路层,所述的电路层包括上下两个接地屏蔽层,两个接地屏蔽层分别与接地端口电连接,两个接地屏蔽层之间设有一层抽头微带线层,抽头微带线层内设有两条抽头微带线,两条抽头微带线的方向相反,且每条抽头微带线通过一条抽头线与一个输入输出端口电连接,抽头微带线层上下分别设有一层以上的耦合微带线层,每个耦合微带线层内设有两条耦合微带线,两条耦合微带线的方向相反,各层耦合微带线层和抽头微带线层内的微带线层叠设置,相邻层之间的微带线方向相反。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还包括:
所述的耦合微带线层在抽头微带线层上下设置的层数相同。
所述的耦合微带线层在抽头微带线层上下各设置有两层。
所述的每个接地屏蔽层上开有两个“工”字形的缝隙,两个“工”字形的缝隙对称分布。
所述的接地端口设有两个,两个接地端口在基体外侧对称分布。
所述的基体外侧设有标示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平面设计,利用多层耦合微带线构成滤波器的谐振体,各个谐振体位于同一平面,无需通孔,采用多层叠合技术,设计和制造出高性能的带通滤波器,有效地降低了工艺难度,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产品可靠性和合格率。本实用新型不同微带线层之间的微带线存在很强的容性耦合,有效地减小了谐振体的体积。本实用新型打破了谐振体同向平行放置的常规思维,通过采用非对称的馈入方式产生两个传输零点,有效抑制通带外噪声。另外,可以通过调节抽头式输入和输出端位置来调节滤波器的频率响应。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层和第七层的接地屏蔽层。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层和第六层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层和第五层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层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频率特性曲线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等效电路图。
图中,1-上接地屏蔽层,2-第一耦合微带线,3-第二耦合微带线,4-第一抽头微带线,5-第三耦合微带线,6-第四耦合微带线,7-下接地屏蔽层,8-第五耦合微带线,9-第六耦合微带线,10-第二抽头微带线,11-第七耦合微带线,12-第八耦合微带线,13-第一输入输出端口,14-第二输入输出端口,15-第一接地端口,16-第二接地端口,17-标示点,18-基体。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其他凡其原理和基本结构与本实施例相同或近似的,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麦捷微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麦捷微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4221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耦合型漏泄同轴电缆
- 下一篇: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用气体流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