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铁路尽头线冲击力递减安全制动挡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41155.3 | 申请日: | 2010-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007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0 |
发明(设计)人: | 姜立松;徐永福;蔡玉萍;李念会;张艳光;李会清;赵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K7/16 | 分类号: | B61K7/16 |
代理公司: | 济南鲁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7214 | 代理人: | 周长义;崔民海 |
地址: | 271126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铁路 尽头 冲击力 递减 安全 制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尽头线安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冶金铁路车间内铁路尽头线冲击力递减安全制动挡。
背景技术
冶金铁路作为冶金企业的工艺线路,其特殊性之一就是尽头线多。由于这些尽头线安全防护设施差,当车辆溜车后因速度快、能量大会撞击车挡后冲出线路造成脱线事故。所以提高尽头线的安全防范能力一直是安全管理的难点和制约运输生产的瓶颈问题。其中尤为突出的是炼钢、轧钢等车间内的尽头线,受现场因素制约,无法安装较大型的车挡。而较小型的车挡,在发生撞击事故时,根本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像土挡等各种固定式车挡在这些场所使用时,很难避免事故的恶化。一旦制止不住行进的车列,受惯性力的影响,就会发生撞击炼钢平台、炼钢炉和车间内相关设施的恶性事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冶金铁路车间内尽头线安全系数低,无有效安全防范装置这一现状,提供一种安装简便、安全性高、通用性强、使用寿命长的冶金铁路车间内铁路尽头线冲击力递减安全制动挡。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实用新型包括迎轮体、铁鞋仓、连接体和摩擦移动体四部分组成。迎轮体由2块钢板打坡口后对焊而成,通过底面和两侧的加强肋板分别同铁鞋仓与连接体的连接板高强焊接于一体。铁鞋仓设置在迎轮体下方,为半封闭式长方体,由钢板组成,分别同迎轮体与连接体的连接板高强焊接于一体,除用于仓储铁鞋之外,还发挥强固迎轮体的作用。连接体上设有由固定板及2块安装钢轨组成,固定板上有螺栓孔,通过紧固螺栓与安装钢轨轨底上对应的孔相连。安装钢轨轨腰上设置有固定孔,通过螺栓紧固在钢轨的轨头两侧。摩擦移动体由铸铁制成,放置于安装钢轨的轨顶面,固定板上设有丝杠,当连接体同安装钢轨全部连接紧固后,通过旋转丝杠按照一定的扭矩值压紧摩擦体。
本实用新型的占据空间小,可任意拆装,简便易行,摩擦移动结构,改变了刚性迎击方式,增强了撞击时的安全性;多级缓冲原理的应用,实现了机车车辆冲击力的逐级减弱,安全制动;采取多部件组合式结构,具备了损坏后的可修复性;有效地增强了尽头线处的安全性能;抵御了恶性事故的发生;经济效益显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的俯视图;
图中,1、迎轮体 2、铁鞋仓 3、连接体 4、摩擦移动体,5、加强肋板,6、连接板,7、固定板,8、安装钢轨,9、螺栓孔,10、固定孔,11、钢轨,12、丝杠。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包括迎轮体1、铁鞋仓2、连接体3和摩擦移动体4四部分组成。迎轮体1由两块钢板打轮弧后对焊而成,通过底面和两侧的加强肋板5分别同铁鞋仓2与连接体3的连接板6高强焊接于一体。铁鞋仓2设置在迎轮体1下方,为半封闭式长方体,由钢板组成,分别同迎轮体1与连接体2的连接板6高强焊接于一体,除用于仓储铁鞋之外,还发挥强固迎轮体的作用。连接体3上设有由固定板7及两块安装钢轨8组成,固定板7上有螺栓孔9,通过紧固螺栓与安装钢轨轨8底上对应的孔相连。安装钢轨8轨腰上设置有固定孔10,通过螺栓紧固在钢轨11的轨头两侧。摩擦移动体4由铸铁制成,放置于安装钢轨8的轨顶面,固定板7上设有丝杠12,当连接体3同安装钢轨8全部连接紧固后,通过旋转丝杠12按照一定的扭矩值压紧摩擦移动体4。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本发明包括迎轮体、铁鞋仓、连接体和摩擦移动体四大部分。迎轮体设置在铁鞋仓上方,与连接体连接成一体,当机车车辆轮对撞击迎轮体对外圆弧面时,铁鞋仓设置在迎轮体下方,铁鞋进入仓内脱离轮对。连接体同迎轮体、铁鞋仓和摩擦移动体相连,通过横向连接螺栓使制动挡整体稳定在钢轨顶部。摩擦移动体设置于连接体内,内置摩擦块,并通过竖向丝杠丝母依据相应扭矩要求将制动挡紧固在钢轨上,当迎轮体受到撞击时,实现冲击力递减安全制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未经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4115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