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排气歧管带三元催化器总成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38461.1 | 申请日: | 2010-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864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06 |
发明(设计)人: | 陶忆;杜潇;赵文芳;熊竹林;赵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13/10 | 分类号: | F01N13/10;F01N3/28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康海燕 |
地址: | 400023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排气 歧管 三元 催化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满足欧四排放的四缸中小排量汽车发动机的排气歧管带三元催化器总成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环保的日益重视以及国家对汽车排放标准越来越严格,这就要求三元催化转化器能够快速起燃,来解决冷起动期间由于温度过低无法满足排放标准的问题。同时,为了满足发动机气道排气均匀性,通常要求排气歧管气道尽可能长,并且气道基本等长。目前,大多数紧耦合式排气歧管的结构见中国发明专利200710093048.1,结构如图1所示, 其气道b多采用冲压式半壳焊接而成,气道形状均一性保证较差,各气道长度差异较大,同时生产工艺比较复杂。另外,由于该种结构焊接部位多,焊道长,排气歧管气道质量一致性不好保证。同时该结构由于气道和进气端锥在冲压时一体成型,受制造工艺限制,进气端锥废气混合处无法做到先收后扩的结构,使得各缸废气在催化器前端直接汇合进入催化器,造成催化器前端排气混合均匀性系数(UI)不高,对排放有不利影响。进气端法兰a采用铸造的10mm的厚法兰,增大了产品重量,也增加了产品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排气歧管带三元催化器总成,以满足发动机的排放高标准、高性能的要求,解决有限空间内布置足够长的排气气道和催化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排气歧管带三元催花器总成采用不锈钢材料以及紧耦合结构解决冷起动时由于排气温度低而达不到排放要求的问题。总成包括排气歧管和三元催化器,所述排气歧管的气道采用不锈钢管弯形而成,通过优化设计管路走向,提高气道长度,并且尽量做到了各气道长度一致,以使生产工艺简单。气道的两端分别与进气法兰和三元催化器进气端锥焊接连接。进气法兰采用薄不锈钢板冲压而成,可减轻产品重量,降低产品成本。三元催化器进气端锥采用Y型结构,下部与三元催化器焊接,上端根据连接的气道数通过有对应数量的分支分别连接各气道,使各缸排气在进入催化器前混合时先压缩混合再扩散进入催化器,以提高催化器前端排气混合均匀性系数(UI)。同时三元催化器出气端锥采用半球形结构,以满足整车离地间隙的要求,同时减小排气功率损失,其下端焊接出气法兰;进一步,三元催化器进气端锥采用偏转一个角度的歪脖子结构,以满足空间布置。
由上述结构可见,本排气歧管带三元催花器总成结构简单紧凑,可以解决有限空间内布置足够长的排气气道和催化器的问题,满足发动机的排放高标准、高性能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背景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右视图。
图4是图2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2、图3和图4 ,本排气歧管带三元催花器总成的进气法兰1采用3±0.2mm厚的不锈钢板冲压而成,相对传统的10mm厚的铸造法兰而言,可节约成本,并减轻产品重量。气道为四根2、3、4、5,均采用薄壁不锈钢管弯形而成,并通过优化设计,做到四气道基本等长。各气道分别与进气法兰1、三元催化器进气端锥6焊接成排气歧管部分。三元催化器进气端锥6采用Y形结构,该结构使每缸排出的废气在进入三元催化器前先压缩混合再扩散,从而使各气道排出的废气混合均匀,从而提高催化器前端排气混合均匀性系数(UI)。同时三元催化器进气端锥6还采用整体偏转一个角度的歪脖子结构。三元催化器7上端与三元催化器进气端锥6焊接,三元催化器7下端与出气端锥8焊接,三元催化器出气端锥采用半球形结构,出气法兰9与出气端锥8焊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3846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发动机气门室罩盖
- 下一篇:遥控防撞车位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