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生物浮床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537218.8 | 申请日: | 2010-09-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257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1 |
| 发明(设计)人: | 徐文峰;蒋山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文理学院 |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02160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生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物浮床,具体地讲,是环境工程一种用于环境植物水处理的新型生物浮床。属于环境材料学领域。
背景技术
生物化学水处理方法是利用自然界生存的各种细菌微生物和植物,将废水中有机物分解转化成无害物质,使废水得以净化,土地处理系统方法就是其中的一种方法。利用植物根系对污染物的净化能力来进行生活污水处理,同时利用污水中的水、肥来促进农作物、牧草、树木生长,这是当前土地处理系统的土地渗滤在河流湖泊水治理研究和实践的重点之一。人工生物浮床就是因这种植物水处理方法应运而生的一种环境水处理设施。
人工生物浮床需要满足以下几个设计原则:
(1)人工生物浮床上的植物都使用无土栽培技术,因此作为浮床的基材必须具有质轻,绿色环保,防腐蚀,耐老化,可反复多次使用;(2)浮床须具有较好的机械强度,能抵抗较大风浪冲击;(3)浮床要有可加工性,能加工成宜于植物栽种的孔穴,要保证能承载浮床上的植物根系能深入水下正常生长;(4)生物浮床需采用柔性连接,使浮床整体能随水体上下浮动,具有可移动式运行、无动力、无维护、使用寿命长等特点。
现有浮床存在以下缺点:
(1)机械强度不够,不宜于载重大量的植物生长,抗风浪能力很弱;(2)浮床常年浸泡于水中,饱经日光的长时照射、四季温差的变化以及风浪的冲击,而现有的浮床多为废旧高分子材料,其抗腐蚀能力差、易老化,不能长期使用和方便维修,更为严重的问题是这些材料在应力作用下易折损、破裂,流失于水中不易打捞,反而造成环境与安全的隐患,形成二次污染。因此,需要一种新型生物浮床,用在环境水处理过程中,以满足不同的水生植物生长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生物浮床,用在环境水处理过程中,以满足不同的水生植物生长的要求。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生物浮床,由浮体、连接绳、碳材料支架组成,其特征在于:将加工成直径Φ=100~300mm的n个碳材料支架,用连接绳相互连接后,再与浮体相连,形成不同样式的浮床的结构单元,再用这些结构单元用连接绳拼成不同花色形状的浮床。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架的形状为密布有小孔的球状或圆柱状,上面加工有均匀布置的上下贯通的大孔;碳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机械强度高易于加工。采用上述技术,有利于植物根系的生长,保障了生物浮床的实用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实施例,浮体、连接绳、碳材料支架组成的浮床的结构单元有圆形、三角形、方形、菱形等样式;结构单元的碳材料支架的数量n,n≥3。
采用上述技术,本实用新型达到了绿色环保,防腐蚀,耐老化,可反复多次使用的性能;具有较好的机械强度,能抵抗较大风浪冲击;能随水体上下浮动,具有可移动式运行、无动力、无维护、使用寿命长等特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有益效果:
(1)构建新一代耐腐蚀、长寿命、维修方便、美观大方、抗倒伏以及生物相容性好的人工生物浮床。
(2)该生物浮床可使浮床水系周围空气清新,浮床上绿叶丛中红花、黄花争相斗艳,茂盛植物与水相映,营造出一幅水上人文风景画卷。
(3)提高生物多样性,浮床本身具有适当的遮蔽、涡流、饲料等效果,构成了鱼类以及昆虫生息的良好条件,同时,为鸟创造筑巢的条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浮床结构单元样式的俯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浮床结构单元样式的俯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生物生长支架的俯视示意图;
图4用本实用新型的两种浮床结构单元拼成的一种浮床的花色形状图。
图中1.浮体;2.连结绳;3.碳材料支架;4.大孔洞;5.小孔洞。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说明。
参见图1~4,一种新型生物浮床,由浮体1、连接绳2、碳材料支架3组成,其特征在于:将加n个工成直径Φ=100~300mm的碳材料支架3,用连接绳2相互连接后,再与浮体1相连,形成不同样式的浮床的结构单元,再用这些结构单元用连接绳2拼成不同花色形状的浮床。碳材料支架3的形状为密布有小孔5的球状或圆柱状,上面加工有均匀布置的上下贯通的大孔4。浮体1、连接绳2、碳材料支架3组成的浮床的结构单元有圆形、三角形、方形、菱形等样式;结构单元的碳材料支架3的数量n,n≥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文理学院,未经重庆文理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3721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纯水回流至管道的稳压节水系统
- 下一篇:多功能陶瓷水质处理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