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大型卡车仪表盘横梁总成后管梁检具有效
| 申请号: | 201020536081.4 | 申请日: | 2010-09-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036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0 |
| 发明(设计)人: | 金华;李海华;邹湘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德真工贸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B5/00 | 分类号: | G01B5/00;G01B5/08;G01B5/20 |
| 代理公司: | 上海衡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4 | 代理人: | 曹琪 |
| 地址: | 20170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大型 卡车 仪表盘 横梁 总成 后管梁检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梁检测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大型卡车仪表盘横梁总成后管梁的检具。
背景技术
当汽车成为我们的主要交通工具的同时,人们对其的制造工艺的要求也变的越来越高,使得其生产工艺也是越来越先进,各种零件的生产和检测也随之越来越先进,精度越来越高。汽车仪表盘横梁总成后管梁支撑着整个仪表盘,并且对于大型卡车的仪表盘横梁总成后管梁来说,由于其体积大,长度长,检测起来很难。现在对汽车零件的检测最为常用的工具是三坐标,此检测工具的高精度和高智能,使得其得到较为广泛的使用,但此工具检测零件时所花费的时间长,测量的效率低,难以满足生产要求。操作人员需要投入很大精力来操作,而且一台三坐标检测仪器的价格就要一百多万,这样的价格对于一般小型企业是无法承担的,同时三坐标的操作人员为能够快速准确的完成工作,需要是经验丰富的专业工程师,一般都需要本科以上的学历,这无疑给企业增加了额外的无形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克服现有技术中检测汽车仪表盘横梁总成后管梁所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的大型卡车仪表盘横梁总成后管梁检具以解决上述缺陷和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大型卡车仪表盘横梁总成后管梁检具,包括底座和检具,检具设置于底座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检具包括检测器和支撑座,所述检测器设置于后管梁的两个端点,所述支撑座上设置有卡槽,所述支撑座设置的位置与后管梁的形状相对应。
上述大型卡车仪表盘横梁总成后管梁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器包括支撑架、检测杆和把手,所述支撑架设置于底座上,检测杆与支撑架通过铰链连接,把手设置于检测杆上。
上述大型卡车仪表盘横梁总成后管梁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四个角分别设置有一个提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得在很短的时间内能检测出后管梁是否合格,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同时本检具的造价很低,并且使用起来不需要具备很多专业知识就能使用,节省了财力和人力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看图1,大型卡车仪表盘横梁总成后管梁检具,包括底座100和检具200,检具200设置于底座100上,检具200用来检测后管梁400是否合格。
检具200包括用来检测后管梁400形状和支撑后管梁400的支撑座210和用来检测后管梁400直径大小是否合格的检测器220,并且支撑座210设置的位置与后管梁400的形状相对应,在支撑座210上设置有卡槽211,检测的时候将后管梁400放入支撑座210的卡槽211中,如果后管梁400能放入支撑座210的卡槽211中,则后管梁400的形状检测合格。
检具200的检测器220分别设置在后管梁400的两端,检测器220包括支撑架221、检测杆222和把手223,支撑架221设置于底座100上,检测杆222与支撑架221通过铰链连接,把手223设置于检测杆222上。检测的时候,手持提手223将检测杆222向下推,若检测杆222能够推到底,则后管梁400的直径符合标准。
底座100的四个角分别设置有一个提手300,作用在于方便使用者移动整个检具。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德真工贸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德真工贸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3608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