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视角视液镜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535250.2 | 申请日: | 2010-09-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961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13 |
| 发明(设计)人: | 周水根;郑松;竺亚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鸿森机械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2B7/00 | 分类号: | G02B7/00 |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7 | 代理人: | 韩洪 |
| 地址: | 311802 浙江省诸暨***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视角 视液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调制冷剂观测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多视角视液镜。
背景技术
空调在使用过程中需要用到制冷剂。但是长期使用过程中,制冷剂本身会发生变化,甚至变质,使得空调的制冷效果下降。因此为了方便观测制冷剂的状况,现有技术中的空调上均安装有视液镜。通常空调视液镜安装在冷凝器和节流器之间,用以观察液态制冷剂的状态。正常时,液态制冷剂透明及均匀流动,技术人员通过广角的视镜可以目视系统的制冷剂,因此很容易看到系统内的气泡或闪蒸气体,表示冷媒剂量是否适当需要填充。也可以从出现的气泡的多少,及数量可直观地判断机组的状态,有的视液镜还含有水湿变色指示,在目视镜内中心位置的指示器元件对水份高度灵敏,并随着系统内的水份含量的变化逐渐改变颜色,可判断系统内水的含量,还可从液体的颜色判断润滑油的质量。但是现有技术中的视液镜均存在一个问题,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的视液镜包括阀体1,阀体1上安装有视镜玻璃2,阀体1两侧固定连接着铜管3。因此现有技术中的视液镜无法移动。即为刚性连接,视角单一,即使采用了广角镜也难以兼顾整个空调制冷系统,这样给操作人员对于特定部位的观察带来了很大的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视角视液镜,使用者能快速地更换视液镜的视角,能更全面地观测到制冷剂的状态。
为达到所述效果,本实用新型一种多视角视液镜,包括带视镜玻璃的阀体,所述阀体两侧套接有连接软管,连接软管另一端套接有滚花帽,阀体和连接软管连接处以及连接软管和滚花帽连接处均套有压紧套。
优选的,所述滚花帽为铜质内螺纹接头,外侧设网状斜纹滚花。这样的结构可以增加摩擦力,保证在使用时,即便有油污的情况下也可正常使用,而不至于打滑。
优选的,所述压紧套为铜皮套。铜皮套不但压紧效果好,而且整体外观风格和空调上其他管道一致,使得整体外观和谐。
优选的,所述连接软管管口内侧设有防滑纹。防滑纹增加了连接软管连接处的摩擦,避免了转动视角时产生连接松动的可能。
优选的,所述防滑纹为波浪纹。波浪纹可以有效防止连接软管的脱出,同时还不会影响改变视角时的阀体转动。
由于采用了所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分体结构,通过连接软管,使得视液镜的阀体能够在一定角度内转动,增加了操作人员的操作范围,十分方便。而通过滚花帽,使得视液镜的装卸也非常方便,这样的结构尤其有利于经常装卸的设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视液镜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视角视液镜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处,即阀体和连接软管连接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视角视液镜,包括带视镜玻璃2的阀体1,所述阀体1两侧套接有连接软管4,连接软管4另一端套接有滚花帽5,可以保证安装时不影响视液镜的角度。所述滚花帽5为铜质内螺纹接头,外侧设网状斜纹滚花。这样的结构可以增加摩擦力,保证在使用时,即便有油污的情况下也可正常使用,而不至于打滑。阀体1和连接软管4连接处以及连接软管4和滚花帽5连接处均套有压紧套6。所述压紧套6为铜皮套。所述连接软管4管口内侧设有防滑纹7。所述防滑纹7为波浪纹。
安装时,阀体1和连接软管4需要先安装在一起,并用铜套包裹,用夹具压紧,形成压紧套6固定连接。然后连接软管上再连接滚花帽5,并通过滚花帽5连接到空调上。此外本实用新型的装卸均不需要再改变阀体1和连接软管4的位置,只需要通过滚花帽5便可以完成装卸。
安装完毕后,操作人员即可通过视镜玻璃2观察制冷剂状况.同时操作人员还可通过转动阀体1改变观察角度,实现了多视角的观察。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连接软管4管口内侧设有波浪形的防滑纹7,因此阀体1和连接软管4之间的连接不会松动脱开。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或修饰皆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鸿森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鸿森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3525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