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重症监护用导气管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34422.4 | 申请日: | 2010-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830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06 |
发明(设计)人: | 李雷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雷兵 |
主分类号: | A61M16/04 | 分类号: | A61M16/04;A61M3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6800 山东省日照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重症 监护 气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重症监护用导气管。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导气管,基本都采用单套囊结构,也就是在插管的前端设置有一个充气囊,实际临床应用中,因插管插入气管后有异物感,病人往往不能耐受,产生刺激性呛咳反射,通常的处理办法是采用静脉给药、环甲膜穿刺给药或者喷雾器插管前给药。插管的前端为尖锐物体容易给临床重症病人造成身体上的伤害,插管上没有设置刻度,医务人员不能准确的掌握插入的深度。采用现有技术的给药方式常会导致全身反应大,效果不够理想,有的甚至因为不适用而耽误了治疗的时间,给临床重症病人的监护治疗等救护工作造成负面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新型重症监护用导气管,增设了注药囊,简化了注药的程序。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重症监护用导气管,包括插入管和注药管,所述插入管的前端设置有充气囊,充气囊的两侧各有一个注药囊,所述注药囊上插有注药管。
所述注药囊上设有散药孔。
所述两个注药囊和充气囊的间隔距离为2-3cm。
所述插入管的插入口处包裹有橡胶,插入管的后端标有刻度。
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由于本实用新型增设了一个注药囊,经注药囊注药,可减少环甲膜穿刺易造成的损伤,也避免了静脉给药所造成的全身性影响,在重症抢救时不会因取开呼吸机接头而影响救护工作的正常进行,在呼吸治疗状态,不会引起声门处肌群麻痹。
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药物可以直接均匀散布在气管表面粘膜上,作用直接而迅速。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以下详细说明。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插入管1和注药管4,所述插入管1的前端设置有充气囊2,充气囊2的两侧各有一个注药囊3,所述注药囊3上插有注药管4;所述注药囊3上设有散药孔7;所述两个注药囊3和充气囊2的间隔距离为2-3cm;所述插入管1的插入口处包裹有橡胶6,插入管的后端标有刻度5,所说的插入管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体件。使用时,医护人员手持插入管1插入到病人的气管中,然后通过注药管4向注药囊3中注药,注药囊3中的药通过散药孔7喷出雾状,均匀散布在气管壁表面粘膜上。本实用新型增设了一个注药囊3,经注药囊3注药,可减少环甲膜穿刺易造成的损伤,也避免了静脉给药所造成的全身性影响,在重症抢救时不会因取开呼吸机接头而影响救护工作的正常进行,在呼吸治疗状态,不会引起声门处肌群麻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雷兵,未经李雷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3442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跨网络接入鉴权的实现方法和系统
- 下一篇:一种业务处理方法及系统